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澤星寄語:年輕人引領健康未來

明報

更新於 02月19日09:49 • 發布於 02月16日20:30 • 健康
港大醫學院醫科生研製「教學記憶卡」AI程式助溫書,並把程式推出市場,至今已累積逾20萬來自世界各地的用戶,當中包括因戰爭而無法如常學習的學生。(作者提供)
港大醫學院醫科生研製「教學記憶卡」AI程式助溫書,並把程式推出市場,至今已累積逾20萬來自世界各地的用戶,當中包括因戰爭而無法如常學習的學生。(作者提供)

【明報專訊】人工智能(AI)近年掀起全球熱話,在醫學界更是方興未艾。無論哪裏主辦的學術會議或講座,總少不了有關人工智能的話題。醫學界所關注的,自然是如何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的長處,提升醫學研究與臨牀應用的成效,造福病人。

事實上,人工智能發展一日千里,影響所及,如今已是無遠弗屆。有些較年長人士可能對人工智能仍然抗拒,但我認為既是大勢所趨,無法迴避,便應該克服抗拒或事不關己的態度,深入了解人工智能的特點,探討如何善加運用,才是積極應對之道。

在醫學研究上,人工智能所收集的大量數據,有助推動藥物、遺傳學、病理學等方面的研究,讓我們更準確地預測疾病出現的條件、機率和狀况,並制訂最有效的治療方案。同時,人工智能機械人可模擬體質不同、病情迥異的病人,以及診症時可能遇到的不同情况,讓學生學習與病人互動和掌握專業技巧,使臨牀訓練更具成效。有了人工智能的輔助,臨牀訓練可以減少打擾現實中的病人——因為有時學生要向同一名病人輪流問診,病人難免會感到疲倦或不耐煩。

我常說「未來是屬於年輕人」,在人工智能的發展和應用上更是如此。我深信在電子世代成長的年輕人,學習新科技時,總會比我駕輕就熟,而且往往能夠舉一反三。我們就有學生利用人工智能編寫程式,製作教學記憶卡來幫助記憶,提升學習成效。後來他們把這個程式推出市場,沒想到大受歡迎,至今已累積逾20萬來自世界各地用戶,當中包括因戰爭而無法如常學習的學生。

人類腦袋潛能無窮無盡

看,年輕人的創意和活力就是如此無可限量。

任何知識和技能,若能及早學習,總是事半功倍,人工智能也不例外。為了鼓勵本港中學生發揮創意、善用科技,並培養他們對現實生活中健康議題的關注,港大醫學院聯同香港津貼中學議會、政府中學校長協會、香港補助學校議會及香港直接資助學校議會等多個教育團體,舉辦了「香港健康創科盃」比賽(Hong Kong InnoHealth Cup)。比賽主題是「人工智能大數據在醫療健康領域的應用」,參賽隊伍須提交一份計劃書,說明欲處理的健康問題,提出具創意的解決方案,並詳列執行計劃及細節。此外,入圍的參賽隊伍還要設計海報、做簡報及拍短片介紹其計劃,可以說是對創新思維、科學知識與創作技能的全方位考驗。

說實話,我對參賽者期望甚殷,希望早日看到他們創意十足而又務實可行的計劃書——因為我始終相信年輕人的力量。相比發展迅速的人工智能,人類腦袋的潛能,才是真正的無窮無盡。古人說「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今天且讓我向學生說:「我還不夠出名,我想更出名,但這得靠你們了。因為只要你們成了名,我才能更出名。」

文:劉澤星(港大醫學院院長)

(港大醫學院院長劉澤星專欄「澤星寄語」,分享醫人醫事,隔周刊出)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健康]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