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談月事,向來忌諱。「姨媽到」、“M come”、“Period”⋯⋯大家都習慣用這些代名詞來稱呼女生每月的「例行公事」,而「月經」二字,彷彿就是不能說的禁忌。
一直積極推廣「正向月事」教育的陳鈺霖(Zoe),於2014年開始試用布衛生、月經杯等環保月事產品,並在社交平台分享使用心得。豈料,竟引來網友熱烈的迴響,令她喜出望外,「大家都很踴躍發言、分享,以及討論自己對身體的看法,活像是打破了一直以來『M到』給人的負面感覺!」Zoe 認為,這些討論十分有趣,是她過往多年從事性教育工作未曾見過的。於是,她開始為網友團購月事產品,更創立了網上教育平台 Happeriod,希望為市場供應更多的月事產品及資訊,讓大家能作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讓「月事」變成「悅事」。
跟身體「重新連結」
根據研究顯示,每位女性一生平均會用超過1萬1千件衛生用品,而單是1件含有塑膠成分的即棄衛生布,便至少要500年才可分解,對環境的破壞可想而知。而可重用的月經杯、布衛生巾、月經褲、月經碟等月事產品,不但是對地球較為友善的選項,當中純棉製的衛生巾也降低了對私密處的刺激程度,使皮膚不易敏感,對人體百利而無一害。
除了以上的好處之外,Happeriod 創辦人 Zoe 還表示透過清洗、更換月事產品的過程,以及觀察經血量和狀態,其實女生也可更為了解自己的身體,「就像是跟身體『重新連結』一樣!」曾在不同婦女團體工作的她,認為學校的性教育課程主要集中在跟性行為相關的內容,其實並不足夠,「月經、青春期的知識,以及如何透過對身體器官的認知,認識自己的身體運作,也同樣不容忽視。」故她也有舉辦布衛生巾工作坊,甚至乎在市集擺檔,希望透過不同的交流,讓大家認識正確及正面的月事知識。
市集擺檔 慘遭白眼
要在2014年的香港推廣「月經教育」,可是一點也不簡單。Zoe 猶記得第一年把產品拿到市集擺檔時,便曾遭遇過不少白眼,「試過有街坊看到我們的產品後很驚訝,認為我們是異類,質疑我們何解要把子宮模型擺放出來,甚至是為何要賣月事產品;也有人誤以為我們賣的是性玩具。」面對這些批評,Zoe 每每都會平心靜氣地跟他們講解月事產品的理念,以及月經的知識,而有些人在聽過她的講解之後,態度最終亦有所軟化。「最難忘的是曾經有一名南亞女生,可能是因為自身宗教文化的關係,看到我們的產品後震驚不已。但當我跟她經過了長達兩小時的對話之後,她終發現到自己以往所學到的知識並不正確,於是,她激動的情緒也逐漸能冷靜下來。」Zoe 坦言,隨著近年社會風氣比較開放,加上媒體的報道也愈來愈多,現時擺檔時面對的批評也相對減少了,「一來可能是多了小店有賣(月事產品);二來可能是大家對環保用品的認知有所增加 ,因此對月事產品的印象,也明顯沒以往那麼負面和抗拒。」
「處女膜改壞名!」 謬誤多不勝數
然而,雖然社會大眾對月事產品的接納度有所提升,不過, Zoe 透露有些女生反而是因為大眾普遍的誤解和迷思,而對置入式月事產品卻步。當中最常見的兩個謬誤是以為月經杯和月經碟會「弄穿處女膜」和「弄鬆陰道」。
「我常說『處女膜改壞名』,因一般人會想像它是一塊封閉的膜,但其實它跟珍珠奶茶杯的封口膠膜一點也不相似。」Zoe 補充,她們會稱「處女膜」為「陰道冠」,因它其實是一個環狀組織,設有「開口位」,可以讓血經正常流出,「試想像,即使是處女,在正常的狀況下,月經其實都能夠直接排出。再者,『陰道冠』具有彈性,一般來說並不會一戳就穿,所以用月經杯、棉條,甚至進行插入式性行為時,也不一定會受損;相反地,有些人在進行劇烈運動時,反而會有機會令『陰道冠』撕裂。」故此,她認為「陰道冠」其實並不能跟女生的性交次數,甚至是否是處女一事劃上等號。
至於另一個要驅除的謬誤,則是月經杯會「弄鬆陰道」。對此,Zoe 表示,其實答案是剛好相反!「老實說,身體的所有肌肉都需要好好訓練。而在變老之後,若然陰道肌肉變得鬆弛,也有可能會引起尿滲的困擾。然而,由於骨盆肌肌肉需施力才能固定杯子,所以如果能正確使用月經杯,反而可以鍛鍊肌肉!」
月事教育 從小做起
Zoe 明白,要一時三刻的驅除掉這些謬誤,或是改變根深蒂固的思想,確是十分困難,因此她也希望「正向月事」的教育可以從小做起,為此,未來 happeriod 將推出為準備踏入青春期的男女而設的「初經寶盒」教材,更會印製小冊子,讓父母或老師可以跟小女孩和小男孩們交流,以健康角度認識月經。她希望大家能夠在充足的資訊下,好好認識自己的身體,以便日後可以作出一個更自由、更忠於自己的選擇。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