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專家訪問|港學童自殺案上升 家長應留意3特徵 或有自殺傾向

am730

更新於 8小時前 • 發布於 8小時前
專家訪問|港學童自殺案上升 家長應留意3特徵 或有自殺傾向

近日有調查發現,有三成受訪中學生受抑鬱症相關症狀困擾,有四分之一受訪者處於焦慮狀態,但僅得兩成八受訪者願意與成年人談論困擾。調查結果喚起不少家長憂慮及關注。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聯席總監林俊彬博士認為,家長要防範於未然,留意子女行為及想法的改變,盡量每日抽空積極聆聽子女需求。

自殺傾向並非性格驅使

林俊彬認為有自殘或自殺傾向的學生通常有3個特徵,認為自己「任何事都做得差」、「做得不好是因為自己能力差」及「現在做得不好,將來也是做得不好」,在內在性、廣泛性及時間性上明顯對自己能力不滿意。有人認為學生自殺是源自性格自卑敏感,所以較容易自殺。林強調,有自殺傾向的學生並非性格驅使,更重要原因是他們對人生失去希望,並將此擴展到其他生活範疇,認為自己不能掌控自己生命,無論自己如何努力,結果一定失敗。

林舉例,有自殺傾向的學生可能對自己學業成績不滿意,認為自己能力差,繼而將失敗擴展到其他範疇。其實失敗的原因未必因為學生能力,有機會是老師教學問題,亦不需將結果擴展到其他事情上。

聊天內容以聆聽子女感受為重點

如果發現子女可能有自殺傾向,相信不少家長關注如何幫助他們。林俊彬表示,家長要防範於未然,家長盡量每日與子女聊天及留意子女行為變化,切忌待子女自殘或自殺後才發現問題。林認為,家長應積極聆聽子女生活經歷及感受,稱讚子女及鼓勵子女發展其他方面的長處,他舉例「你之前連單字都唔識,而家可以寫到句子,只要用功便能夠進步」。林提醒家長避免教導子女,因為小朋友平日經常受大人指點及教導,大人較少聆聽他們,聊天內容應以聆聽子女感受為重點。

林俊彬同時建議家長平日留意子女行為變化,例如子女食慾或睡眠習慣改變,或是「之前很多朋友,現在朋友變少了」,這些亦可能是子女自殺自殘的先兆。

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聯席總監 林俊彬博士(圖片取自網絡)
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聯席總監 林俊彬博士(圖片取自網絡)

原文刊登於 AM730

睇完新聞,記得追蹤am730以下平台,接收最新、最啱你嘅消息!
Facebook:am730 (https://www.facebook.com/am730hk)
Instagram:am730hk (https://www.instagram.com/am730hk/)
YouTube:am730 (https://www.youtube.com/c/am730video)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