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身體出現不適,尤其疫情期間,我們會懷疑自己是否生病、擔心檢查結果,這都是正常反應。不過假如你長期害怕自己患重病,過度憂慮自己的健康,即使多次身體檢查沒有發現問題,卻仍無法釋除疑慮,而且「疾病」已成為你的生活重心,那就可能患有「疾病焦慮症」(Illness Anxiety Disorder)。
(撰文:新生精神康復會賽馬會心理e療站臨床督導嚴雪玲)
怎樣才算患上疾病焦慮症?
根據美國「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 (DSM-5),如果你持續6個月或以上時間,出現以下多項症狀,便有可能患上疾病焦慮症。
首先,會認為自己患上嚴重疾病;即使沒有身體症狀,又或只有輕微症狀,經過徹底的醫療評估保證,仍然持續感到焦慮。如果確實患上某種疾病或有高的患病風險,其焦慮反應亦屬過度或不成比例。
其次,是對身體狀況過度警戒,對疾病相關的訊息異常敏感。最後是日常行為過份與健康相關,例如反覆求診檢查身體是否有疾病跡象,或是出現迴避反應,例如避開診症或出入醫院。
我應怎麼辦?
如果身體檢查亦未能減輕你的焦慮,而這些焦慮反應嚴重影響你的社交、家庭及工作,便需要尋求專業協助。臨床研究證實,心理治療能有效治療疾病焦慮症,當中的行為認知治療的效果尤其理想。
了解更多有關賽馬會心理e療站(eClinic)的服務,歡迎瀏覽網址︰https://eclinic.hk。
原文刊登於活好的So Fit So G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