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無定向學堂:我要做板女!

明報

更新於 2020年07月18日18:18 • 發布於 2020年07月18日20:30
只要肯努力,踩板可成真。找老師上堂或網上睇片自學都得!(黃志東攝)
只要肯努力,踩板可成真。找老師上堂或網上睇片自學都得!(黃志東攝)
教練建議上板前,自己轉換左右腳,嘗試感覺哪隻腳做前腳較舒服和較安全。(黃志東攝)
教練建議上板前,自己轉換左右腳,嘗試感覺哪隻腳做前腳較舒服和較安全。(黃志東攝)
轉前腳應該貼住滑板,否則後腳踩板位置不對,亦會「翻板」。(黃志東攝)
轉前腳應該貼住滑板,否則後腳踩板位置不對,亦會「翻板」。(黃志東攝)
細力推行時或會發現轉腳後,滑板會停下來。教練說這是正常,只需在滑板快要停下來時,再用後腳推。「畀個節奏你啦,吔、吔、上、轉,落。吔、吔、上、轉,落。要不斷練習,行不到直線也沒關係,因為最後一定行到直線,練轉腳比行到直線緊要。」(黃志東攝)
細力推行時或會發現轉腳後,滑板會停下來。教練說這是正常,只需在滑板快要停下來時,再用後腳推。「畀個節奏你啦,吔、吔、上、轉,落。吔、吔、上、轉,落。要不斷練習,行不到直線也沒關係,因為最後一定行到直線,練轉腳比行到直線緊要。」(黃志東攝)
重心轉彎(黃志東攝)
重心轉彎(黃志東攝)
前托轉向(黃志東攝)
前托轉向(黃志東攝)
收板(黃志東攝)
收板(黃志東攝)
張恒達(左)說,玩滑板除了要用腳和身體平衡,雙手張開都很重要。(黃志東攝)
張恒達(左)說,玩滑板除了要用腳和身體平衡,雙手張開都很重要。(黃志東攝)
(黃志東攝)
(黃志東攝)

【明報專訊】有沒有發現街上多了人玩滑板?滑板教練張恒達說因為疫情,籃球場、足球場關閉,亦留意到「板仔」數目多了。

最近,我身邊亦有朋友在疫情期間成功學懂踩滑板,躍躍欲試的我便決定跟着網上影片自學,雖然成功以半小時學識站上滑板,並滑行了一小段路,但其後教練來到,溫柔地指出我那塊是長板(longboard),比滑板(skateboard)穩定、易踩,亦指出我不少誤區,他重複強調:「後腳落地先!後腳落地先!」自學最緊要顧安全,他提醒,人過了25歲,不戴護具是很危險。

撞板自學之路

心急如我,上周二下定決心學「踩板」,晚上就嚷着要同事借滑板給我。在YouTube搜尋「滑板教學」,找到一條台灣人拍攝的6分鐘「滑板教學基礎滑行」影片,提及5個必看小技巧,翌晨我決定依樣畫葫蘆。

1. 上板

◆影片

(1)如果是Regular的話,即左腳在前,右腳在後。

(2)前腳踩住螺絲釘,腳尖指着板尖。

(3)左手壓在左腳膝蓋,慢慢將後腳放在後方螺絲釘,指向側面;兩腳呈T字。

(4)將重心移至後腳,慢慢將前腳指向側面,兩腳朝相同方向,眼望前方。

Tip1:腳踩在螺絲釘上比較穩陣和安全。

結果:上板成功!

自學問題:

1.克服恐懼

踩上滑板的第一步,滑板向前移動,我在內心尖叫:「怎可能將兩腳都放在板上?」但基於約好教練請他校正我的姿勢,怎可待教練來到時發現我連滑板都未站得上?於是花了5分鐘,硬着頭皮克服恐懼。

2.站在螺絲釘?

Tip1已經做不到,因為借來的是長板,兩腳無法踏在螺絲上。

教練教路:

1.左右腳均可做前腳

✗一定要左腳在前。

✓我是右腳在前。行內稱左腳在前叫Regular;右腳在前叫Goofy,但張恒達說不代表Regular是主流,亦沒有右撇子多數用右腳的定律。教練建議上板前,自己轉換左右腳,嘗試感覺哪隻腳做前腳較舒服和較安全。

2.兩腳夾住塊板

✗影片拍攝者上板前,兩腳站在板側。

✓更理想是滑板在雙腳中間,更容易上板。

3. 踩住螺絲最安全

✗前腳腳尖超過轆。

✓踩住螺絲最安全,否則容易「翻板」。

小竅門:上板後發現雙腳位置不對,腳也不要離開板,而是慢慢「捽」腳至合適位置。

4.馬上找平衡

✗失平衡即下板

✓上板後,運用身體力量找到平衡,如果前傾就壓腳跟;後傾則踮腳。

小竅門:張開雙手;後腳放後一些,大字形最穩定。

5.望住塊板

✗影片說上板後,眼望前方,即移動方向。

✓初學者確定環境安全後,上板後應望住滑板取得平衡。

2. 下板

◆影片

將上板動作倒轉,重心移到後面,前腳轉向前方,雙腳呈T形,把後腳拿下來。

結果:經常用前腳下板。

自學問題:

感到混亂。無法從腦海中模擬倒轉上板動作。

教練教路:

後腳落地先!「睇住,不要先落前腳,否則必死無疑(必向後仆)。」

3. 滑行

◆影片

像跑步動作,前腳腳尖轉向前方,後腳踏到地上推行。

Tip2:將左手放在左腳膝蓋,令重心固定在前腳。

結果:成功滑行一小段;但差一點仆倒。

自學問題:

(1)前腳成功轉方向之後,滑板亦會停下來。

(2)前腳太「拙」,無法順利轉向90度。

(3)行不到直線,總歪向一方。

教練教路:

1.轉腳是必須

✗前腳不動。

✓後腳落地前,前腳必須轉朝正面,「你想像行路,兩隻腳都要向着前方」。

小竅門:先在地上練習轉腳,幻想心中有板。

2.貼板轉腳

✗抬起前腳腳掌再轉方向。

✓轉前腳應該貼住滑板,否則後腳踩板位置不對,亦會「翻板」。

小竅門:前腳腳跟可以放鬆少少。

3.細細力推

✗初學即大力推行。

✓細細力滑行,循序漸進。「一下大力,你一跌呢,就開始驚。」

小竅門:找尋節奏。細力推行時或會發現轉腳後,滑板會停下來。教練說這是正常,只需在滑板快要停下來時,再用後腳推。「畀個節奏你啦,吔、吔、上、轉,落。吔、吔、上、轉,落。要不斷練習,行不到直線也沒關係,因為最後一定行到直線,練轉腳比行到直線緊要。」

4. 煞車

◆影片

推行速度太快時,兩隻腳直接從滑板跳下來,不要把板踩死。

Tip3:速度太快別緊張,跳下。

Tip4:核心(core)出力是腳煞成功的關鍵。

教練教路:

雙腳跳下有危險,一旦太快,永遠記住後腳先落地,然後踢走塊板。

5. 轉彎

◆影片

在板上稍微壓腳尖或腳跟,板輪就會向前或向後轉彎。

Tip5:膝蓋保持微彎,更易平衡。

結果:成功轉彎!

教練教路:

膝蓋微彎未必令平衡更容易,因人而異。

同場加演:

轉彎有2種方法,最簡單是上述的重心轉彎carving turn,但無法突然急轉彎。另一種是前托轉向(kick turn),即將後腳踩下滑板,升起前腳轉彎。「初學女仔第一次做kick turn,大概15下,轉到一個360度。」初學者第一堂通常60分鐘,他說上課後,學生一定懂得直行和轉彎。

6. 收板

「踩板都是為了型啫。」教練主動教導我要學習收板,「左腳或右腳踩板尖,4隻手指攝進去」。原來收板看似容易,但我做了10次都無法成功。

小竅門:將滑板拉近一些,才踩板尖。

先自學 感受塊板

今年28歲的張恒達除了是香港滑板學院創辦人,亦是香港滑板代表隊其中一名職業選手。滑板首次成為2020年東京奧運項目,設有碗池及街式兩種賽事,各分男女組,張恒達目標可以出戰街式競賽。由於疫情令奧運延至明年,他會繼續挑戰各地舉行的積分賽。

自15歲開始玩滑板,張笑言自己連滑行都不懂,第一次就已經跟着朋友到九龍城、尖沙嘴「踩街」。「我都建議人自學先,因為首先你要去感受塊板,享受自由。」他主要都是靠在街上「死練爛練」學習,亦會請教高手,當時還不太流行教學影片。但他重申最重要是注意安全,聽過很多人說自己買板後不足2小時就進了醫院,因此最好戴齊護具。

創學院 盼聘板仔做教練

張恒達創辦滑板學院,除了想推廣滑板,更希望聘請香港板仔做教練,讓他們善用所長謀生。開檔之前,他曾在協青社區中心教導青少年踩板10年,「做老師之前,我亦是這些『死𡃁仔』」。訪問最後,我問踩板的靈魂是什麼?原以為他會答,型囉、自由囉,豈料他回答:「堅持囉!」他不認為人人要出色得像職業級選手,更重要的是不要輕易放棄,「每一次可能都做得比上一次更好,已經足夠,要有耐性」。

■後記

教練提醒與鼓勵

星期二約張恒達翌日做訪問,他說明天開始封場啊。對,在防疫措施下,滑板場亦關閉,幸而還有觀塘海濱公園3號場這個容許滑板的空間。他囑咐我踩板要早,因為好多人。還記得當日早上7時半,我帶着長板,從上板都不會,到依照影片,用半小時學會上板並滑行極小段路,那種從零到一的感覺很好。

我覺得看網上影片自學是有用的,至少我不會看着滑板感到束手無策。於我,教練最大的作用是不停鼓勵我要堅持住,「啱呀!上!」。而且,旁人總是能看出姿勢的錯誤,如攝記一句:「你轉唔晒隻腳。」令我發現,原來一直因為前腳未轉向正前方,令我無法滑直線。

訪問結束後,我再自行多玩長板一會,終於在滑行時,感受到有風。不久,現場來了一個板女,我心中突然有點緊張,然後,跌倒了。

■技巧背後

練板靠睇錄影帶

赫然驚覺,身邊懂得踩板的朋友都是女生。問了一個15歲開始踩板的友人,當時約2003年,她笑言當時哪有YouTube,板仔都是看《411》的。「當時個個一餅(錄影)帶看足一年,因為價錢太貴了。」《411錄影雜誌》於1993年創辦,每年出版4次VHS錄影帶,後期亦有DVD,在2005年出版第67期後結業。

她憶述以前練習,主要靠口耳相傳,「這招勁啊,大家一齊試」。現在她亦會看網上教學影片,也見到很多人的滑板技術厲害了很多。「現在都有玩(滑板),但年紀大,𠵱家好驚X街。」為何不戴護具?「唔型囉,踩板就是為了型嘛。」

文 // 彭麗芳

圖 // 黃志東

編輯 // 蔡曉彤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