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Interest﹕古董刀非凡工藝 迷倒「武士」

明報

更新於 2019年05月28日18:46 • 發布於 2019年05月28日20:30
駱渭強說日本武士刀每個部件均由不同專家打造,幾百年前的製作方法流傳至今。(黃志東攝)
駱渭強說日本武士刀每個部件均由不同專家打造,幾百年前的製作方法流傳至今。(黃志東攝)
工匠製作刀身後,交貨時會安裝在沒任何裝潢的啡色白鞘(上)中,再由其他工匠安裝刀鐔、刀柄及刀鞘等部件(中及下)。這款套裝包括刀身、白鞘及全套外裝,約36,000港元。(黃志東攝)
工匠製作刀身後,交貨時會安裝在沒任何裝潢的啡色白鞘(上)中,再由其他工匠安裝刀鐔、刀柄及刀鞘等部件(中及下)。這款套裝包括刀身、白鞘及全套外裝,約36,000港元。(黃志東攝)
刀鐔﹕實際用途是保護持刀的手,但工匠也不忘加入設計元素。(黃志東攝)
刀鐔﹕實際用途是保護持刀的手,但工匠也不忘加入設計元素。(黃志東攝)
小烏丸——特色:這款刀的設計叫「小烏丸」,前半部分是雙刃、後半部分是單刃,由德川家族的御用刀匠製作,有超過200年歷史。/價錢:150,000港元。(黃志東攝)
小烏丸——特色:這款刀的設計叫「小烏丸」,前半部分是雙刃、後半部分是單刃,由德川家族的御用刀匠製作,有超過200年歷史。/價錢:150,000港元。(黃志東攝)
長太刀——特色:江戶時代後期作品,修長的刀身方便騎馬作戰用。手柄上的汗漬相信是當年武士留下。/價錢:120,000港元。(黃志東攝)
長太刀——特色:江戶時代後期作品,修長的刀身方便騎馬作戰用。手柄上的汗漬相信是當年武士留下。/價錢:120,000港元。(黃志東攝)
華麗武士刀——特色:江戶時代後期作品,附有兩把小刀,可收藏在刀鞘上。其外裝華麗精美,目的是讓刀主炫耀身分。/價錢:46,000港元。(黃志東攝)
華麗武士刀——特色:江戶時代後期作品,附有兩把小刀,可收藏在刀鞘上。其外裝華麗精美,目的是讓刀主炫耀身分。/價錢:46,000港元。(黃志東攝)
雙手握式軍刀——特色:模仿西方軍刀外觀設計,但保留日本刀的雙手握手柄,目的是方便施展日本刀技術。/價錢:12,000 港元(外裝)。(黃志東攝)
雙手握式軍刀——特色:模仿西方軍刀外觀設計,但保留日本刀的雙手握手柄,目的是方便施展日本刀技術。/價錢:12,000 港元(外裝)。(黃志東攝)
刀柄裝飾﹕刀柄上會安裝浮凸紋裝飾及繫上刀繩,以防脫手。(黃志東攝)
刀柄裝飾﹕刀柄上會安裝浮凸紋裝飾及繫上刀繩,以防脫手。(黃志東攝)

【明報專訊】在《最後武士》、《標殺令》等電影中,日本武士刀常被描繪成削鐵如泥、無堅不摧的神級兵器。「太誇張了,統統是被電影神化!」古董武士刀收藏家、修煉居合道近20年的駱渭強說,古董武士刀迷人之處非其殺傷力,而是極高的鑑賞性。

「學習磨刀需時3年、製刀需時5年,而鑑定需時10年以上。」

駱渭強是香港戶山流居合道協會會長。他束了一條長辮,記者起初還以為他受日本動漫《浪客劍心》影響,原來純粹是貪有型。「我由細到大鍾意刀槍,20多年前結識了不懂粵語,只懂說簡單英文的日本居合道師父籏谷嘉辰。他本身是磨刀師,並從事古董兵器買賣。」除了跟師父學習刀藝,駱渭強還跟他鑽研古董刀知識。學成後他並沒闖蕩江湖,修讀媒體設計的他繼續在軟件公司默默工作,10年前終於在公餘時間在商場開設古董刀店。

沿用古老製法 4個月做1把刀

細小的店子擺滿古董武士刀,有如武士片中的兵器庫。這位刀客隱於鬧市,落舖頭時穿polo恤,不輕易表露身分。「武士刀厲害之處,是數百年來無論製造、保養及使用方法都能整全地流傳至今。刀上每個部件都由不同師傅以人手製作,就連磨刀、試斬及鑑賞也由不同人負責,是一門高度仔細分工的藝術。」他舉起一把刀刃閃亮的古董刀說。

武士刀工藝非凡,但發展非一帆風順,明治維新期間政府推行廢刀令,禁止市民隨身攜帶武士刀,令武士刀需求銳減,工藝也差點兒失傳。日本刀法靈活多變,當面對猛如虎的政令它便「靈活走位」,由武器變身成收藏用途的美術品,被當作家傳之寶或擺放在神社供奉,得以流傳下去。至今,日本民間仍有生產鑑賞、練習居合道用的武士刀。

「當地的日本美術刀劍保存協會,每年會召開一連三天的煉鋼大會,生產製刀鋼材供全國刀匠使用。目前約有100名工匠,每人每年可生產近20件作品。」由於限量生產,每把售價高達4萬港元以上,價錢絕不下於部分古董刀。「工匠沿用數百年前的古老製法,每把刀製造時間長達4個月,單單打造製作刀刃的鋼條也要花1個月,之後打磨需1個月,每把都是心血結晶。」

結構精密 彎刀有玄機

駱渭強說,武士刀令他深深着迷之處是其結構精密。「為提升攻擊力,刀刃一端使用較硬的鋼材。而刀背一端則用相對軟的鋼材,擋格對手斬擊時有卸力效果。」記者觀察他的兵器庫,發現大部分古董武士刀刀身彎曲,原來大有玄機,彎刀較易從刀鞘中拔出,折斷機率亦較直刀低。而今天的工匠製刀時,仍沿用古代調校刀身彎度的方法。「工匠會在刀刃表面塗上不同厚度的陶泥,然後放入火爐。因各部分受熱溫度不同,可扭出彎度。但當效果不如理想時,便前功盡廢。」

他說武士刀設計極盡匠心,不同長度有不同用途。「古代武士會配備兩把刀,一長一短,長刀中距離作戰時用,而短刀則近身戰用。」縱使這些古董刀當年威風凜凜,亦會有生鏽的一天,今時今日,無論古董刀或是美術刀劍都不是用來斬東西,而是收藏鑑賞。每件作品也要小心保養照料,打磨要送回日本,但這些講究的細節,正是收藏樂趣所在。

■珍貴收藏﹕武士刀各具特色(圖)

駱渭強介紹其中幾把珍藏武士刀,每把都極具特色。

文:呂瑋宗

編輯/梁小玲

美術/謝偉豪

電郵/lifestyle@mingpao.com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