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過敏體質的沈小姐,某次到皮膚科接受冷凍治療後,回家後搭配藥膏使用,沒想到皮膚出現紅腫、發癢等症狀,原以為是治療的副作用,一周後回診才發現是藥物過敏引起。
很多人以為,藥物過敏只會打個噴嚏、起個小疹,事實上,藥物過敏輕者可能只是出現皮疹,嚴重者則會危及生命。長庚醫院北院區藥物過敏中心主任鐘文宏表示,藥物過敏症狀可能在服藥幾天內發生,有時則在二至三個月才出現。
鐘文宏解釋,藥物副作用跟劑量有關,但藥物過敏可能只要一點點劑量就會發生,藥膏也會造成接觸性過敏反應。藥物過敏與體質有關,民眾要有所警覺,如果以前沒吃過的新藥,吃完一段時間後出現過敏症狀,建議就醫由醫師評估是否為過敏、需不需要停藥。
降尿酸藥是國人藥害救濟第一名
他分享臨床案例,有位39歲男性患者,在服用降尿酸藥物後,出現嚴重藥物過敏,皮膚一片紅通通,看起來和燒燙傷很像,患者最後仍不幸過世。鐘文宏門診觀察發現,有些患者服用降尿酸藥物後,出現皮膚變紅,原以為是冬季乾癢,沒想到竟是肝腎功能受損。
長庚發現,降尿酸藥會引發嚴重過敏反應,每年造成約20人死亡。鐘文宏指出,此藥適應症是治痛風及癌症或經化學治療產生的高尿酸血症患者,屬第一線用藥,卻也是引起嚴重致命藥物過敏常見藥物,更是國人藥害救濟排名第一名。
用藥後出現6大症狀 速就醫
鐘文宏強調,此藥物的過敏與基因有關,根據統計,亞洲人有約10%至20%帶有這類基因型,患者吃降尿酸藥物過敏的風險是常人的100倍。他說,藥物過敏雖與基因及遺傳有關,但每一個人都可能發生藥品過敏,因此如果在用藥後發現口腔、喉嚨、眼睛等黏膜部位出現異常,這些可能是過敏反應的前兆。
- 皮膚出現紅「疹」
- 口腔出現潰「破」
- 喉嚨感到疼「痛」
- 眼睛變「紅」腫
- 嘴唇「腫」脹
- 身體出現發「燒」
除皮膚的反應外,如果出現心悸、呼吸困難、不明原因的明顯疲倦、噁心、黃疸、或茶色尿也可能是藥品過敏症狀,都是需要立刻就醫的訊號。
用藥過敏風險可透過基因篩檢降低
根據食藥署統計1999年至2024年11月藥害救濟給付案例,常見可疑藥品包括抗癲癇藥(Carbamazepine、Phenytoin、Lamotrigine)、抗痛風藥(Allopurinol)、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Diclofenac、Ibuprofen、Mefenamic acid)及抗生素(Rifampin/Isoniazid/Pyrazinamide、Co-trimoxazole及Sulfasalazine)。
食藥署表示,目前國內針對Carbamazepine及Allopurinol的病人,健保分別有給付終身一次HLA-B*1502及HLA-B*5801基因篩檢,民眾可諮詢醫師評估是否需要進行基因檢測,以降低藥品過敏發生風險。
最後食藥署提醒民眾,用藥期間可以保留處方紀錄,若出現不適應儘速就醫並提供處方紀錄等資訊給醫療人員參考;如果曾有藥品過敏史,可請醫療人員協助將其記錄在過敏紀錄卡,就醫時主動出示,避免重複使用到過敏藥品,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
文/邱玉珍、圖/巫俊郡
諮詢醫師:長庚醫院北院區藥物過敏中心主任鐘文宏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