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醫言有理:發燒有因

明報

更新於 03月02日17:28 • 發布於 03月02日20:30 • 人生下半場

【明報專訊】體溫上升,感染是常見病因,包括病毒和細菌感染;其他原因還有免疫系統疾病、藥物敏感反應及某些癌症。

50歲的陳先生低燒個多月,沒有其他病徵;驗血報告沒有特別發現,肺部X光顯示左上肺有炎症反應,懷疑肺結核感染(pulmonary tuberculosis)。肺氣管鏡檢查確診,抗結核治療效果一般理想;必須小心藥物副作用,包括皮疹及影響肝臟功能。

發燒數周無病徵 確診淋巴癌

55歲的李先生發燒數星期,沒有其他病徵;驗血報告沒有特別發現,全身正電子掃描顯示胸腔及腹腔多組淋巴結腫大,淋巴結活組織檢查確診「高毒性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癌」。骨髓活檢未見癌細胞,李先生的淋巴癌屬三期;接受合適治療後,根治機會仍高。

30歲的陳小姐有低燒個多月,面部有皮疹,同時有關節痛,尿液有蛋白。驗血報告發現自身免疫指數呈高度反應,確診系統性紅斑狼瘡症;治療後反應良好,病情受控。60歲的陳太有低燒個多月,間中小便有血,沒有其他病徵。驗血報告沒有特別發現,腹腔電腦掃描顯示左腎有大腫塊;手術切除,確診腎癌。

痛風自服別嘌呤醇 出現藥物反應

65歲的王先生尿酸大幅超標,影響腎臟功能;還有痛風毛病,腳大拇趾經常紅腫痛。王先生自行服用別嘌呤醇(allopurinol),數天後突然出現藥物反應,發燒、全身出紅疹。服別嘌呤醇前,先接受HLA-B58-01基因測試,可避免藥物反應。

文:梁憲孫(血液及血液腫瘤科專科醫生)

(行醫逾卅年,依然滿腔熱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