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住跑馬地幾個月,不時食麵包做早餐。一來麵包舖夠近,買完邊食邊行去電車站,準備開工返學,腿蛋包、餐蛋包,快咬幾啖,體力足夠支撐到下午。或者買包連杯齋啡,行返山村道駐留大宅,開枱排凳,迎接大中小學的活動參加者。
中學過後,自己很少食包做早餐,跨區讀書工作,飲食不限於手帶輕便的澱粉,開拓食界之餘,同時標註自己走出屋邨的經驗。以前屋邨總有港式麵包舖,三點五點,麵包蛋撻出爐,街坊連買帶搶,要為一家大小準備早餐、下午茶。蛋撻、菠蘿包、椰撻、雞尾包,看似日常簡單,做得好不容易,以前叫價三兩蚊,即食翻熱,陪伴不少屋邨朋友成長。
後來新式麵包連鎖店出現,講美觀,求新款,吸引不少捧場客。港式麵包舖依舊走傳統路線,服務街坊,留住味道,當然也有老舖守不住,演變出後續的不同故事。談飲食,不用極端的貪新忘舊,或喜舊惡新。新舊都有值得欣賞的地方,同樣也有偷工減料、經驗不足、有名無實的弊端。喜惡有自由,質素存高低,前者主觀,後者客觀,兩者分開處理會更好,盲目綑綁討論,有時只會傷感情、損事實。
多食麵包,自然多入麵包店。工作途經灣仔,轉入小街見到「品穀」,店面闊落整齊,算是吸引客人的招數。記得自己好幾年前,已入店買麵包,可能因為匆匆而過,吃了什麼也無印象。近排得「麵粉之神」眷顧,總能揀到稱心包點,入店攞盤取夾,第一眼看中「金鑽鳳梨bagel」,麵糰軟彈有茶香,鳳梨酸甜適中,是自己較少遇到的好吃bagel。好幾次依點讚隨名店,買有餡的bagel,開袋一咬,門牙在麵皮上滑過,因為太硬咬不開。當然有人會說,bagel是要買回家吃,要橫切,要烘烤,要噴水。反正我的評價是,即買不能即食,就是麵皮太硬,種種處理都是後話。
「品穀」另一款「肉鬆海苔bagel」,味道配合得不錯,不過麵糰稍乾,可能金鑽鳳梨餡料濕潤,對麵糰也有影響。揀選乾濕程度,純屬個人喜好。另有麵包「芝士霸王」, 餡料有水牛芝士加車打芝士,黑椒調味,只能說不是我杯茶,自己更喜歡純芝士的衝擊。另買冷泡茶一支,吃完bagel一飲,茶葉一湧而出,只因茶隔太疏,惟有用唇齒阻隔,算是「唇齒相依」的現代演繹。
坐車轉到北角,看到排隊人龍,落車一排,抬頭見「梅窩麻糬王」。麻糬軟糯,是成分配搭和烤焗時間控制得宜。原味、朱古力味一樣甜而不膩,自己輕鬆吃完一袋。同場購得一個賣剩的紫菜肉鬆味麻糬,餡足味清,有續食的魔力,不足之處是只有一個,還有要排隊等人龍散去。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