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我們有勇氣認清殘酷的本質⋯⋯我們不能期望這個世界會有太多改善⋯⋯在那些以殺戮為樂的人之間,我們無法實現和平。每一個行為,無論讚揚或容忍這種愚昧的殺戮快感,都在阻礙人類的進步。 — — Rachel Carson
全球暖化消融冰川,下個冰河時期即將出現,《明日之後》的背景。2067年,氣候轉變及農作物枯萎失收,人類面臨糧食危機,《星際啟示錄》。2805年,消費主義促使地球滿佈垃圾,人類遷居外太空,《WALL-E》想像的未來。
不少科幻作品建基於世界末日,災難降臨,想像人間化為煉獄,藉此不斷警示你我,必須盡早保護環境,否則連家園也不會滅亡。Netflix今年推出備受期待,改編自劉慈欣小說的劇集《三體》,其背景除了文革的醜陋殘酷,更有非人類中心的環保主義,最後導致外星人入侵地球,危害人類存亡。
「隨著這聲嘹亮的號子,一棵如巴特農神廟的巨柱般高大的落葉松轟然倒下,葉文潔感到大地抖動了一下。⋯⋯她甚至常常有這樣的想像:這巨人就是自己的父親。」
《三體》改編甚多,許多差異之處可供討論,像民族主義與普世價值、性別刻板和文化多元等,背景卻相當符合原著的精神。曾國祥執導的首兩集是關鍵,將小說文化大革命批鬥、上山下鄉運動的情節充分展現,而這些描繪刻劃,形塑了葉文潔連絡外星人的動機。
葉文潔父親文革批鬥慘死,她做黑五類後代,隨知青上山下鄉到興安嶺伐木。山頭滿是灰燼,不見一絲生機,這是劇集的畫面。小說形容「砍伐只能用瘋狂來形容」,「見什麼伐什麼,幾百把油鋸如同一群鋼鐵蝗蟲,她的連隊所過之處,只剩下一片樹樁」。
對她來說,政治運動的可恨,和自然環境的摧殘,同樣出於不可抗逆的人類之惡。葉文潔的想像連繫兩者,但想像的落實,是她遇上了《大生產報》記者白沐霖,贈給她Rachel Carson的《寂靜的春天》:
「三十八年後,在葉文潔的最後時刻,她回憶起《寂靜的春天》對自己一生的影響。在這之前,人類惡的一面已經在她年輕的心靈上刻下不可癒合的巨創,但這本書使她對人類之惡第一次進行了理性的思考。」
《三體》劇集反覆誦讀:In nature nothing exists alone.
《寂靜的春天》名句,美國生物學家Rachel Carson 1962年的著作,指出人類使用殺蟲劑,其化學成分累積在動物體內,以致眾多野生族群死亡。此書當時備受批評,如今成為了環境保護運動的經典。
人若對文明社會失望,往往逃逸於自然山水,葉文潔無處可避,連樹林也盡皆滅絕。劉慈欣刻意安排在1969年 — — 現實歷史人類首次登月 — — 她因為私藏《寂靜的春天》再被打成反革命分子,小說描述是人類歷史的轉捩點,使葉文潔對人類失去最後的希望。劇集別出心裁的愛情戲碼,增添了絕望的沉重。
「如果真的生活在白堊紀晚期,那是你的幸運,因為我們的時代更恐怖,現在,地球生命物種的滅絕速度,比白堊紀晚期要快得多,現在才是真正的大滅絕時代!所以,孩子,你看到的這些算不了什麼,這不過是一個大過程中微不足道的小插曲而已。我們可以沒有海鳥,但不能沒有石油,你能想像沒有石油是什麼樣子嗎?去年送你的生日禮物,那輛漂亮的法拉利,我許諾你十五歲以後能開它,可如果沒有石油,它就是一堆廢鐵,你永遠開不了;現在你想去外公家,乘我的專機越過大洋也就十幾個小時,可要是沒有石油,你就得在帆船上顛簸一個月⋯⋯這就是文明的遊戲規則,首先要保證人類的生存和他們舒適的生活,其餘都是第二位的。」
葉文潔否定人類自救的想法,後來遇上西方環保小先鋒兼超級富豪伊文斯,終於找到同志了。小說描述伊文斯破舊木屋有Peter Singer的《動物解放》,劇集則是藉著《寂靜的春天》握手,共同理想成為知音
我們理解不同環保主義的光譜,兩端可以分別是「人類中心主義」和「非人類中心主義」,前者是人類為宇宙中心的物種,評斷事物以人類為標準;後者像伊文斯的自白,「物種共產主義,這是我創立的一個學說,也可以說是一個信仰,它的核心理念就是:地球上的所有生命物種,生來平等」。
《寂靜的春天》啟發了1970年代的「深層生態學」,強調人類要覺醒與自然的連結,In nature nothing exists alone的感知,批評者認為類近宗教思想,不符現實發展。這和《三體》的知識分子信奉「三體」,寄託外星文明拯救地球的宗教色彩也頗為類似。
「到這裡來吧,我將幫助你們獲得這個世界。我的文明已無力解決自己的問題,需要你們的力量來介入。」基於此種思想,葉文潔向三體文明發送訊號。
可是,這近乎絕望的吶喊,最終不過紙上談兵,因為她從來都不了解「三體人」。原來對「三體人」來說,醜惡、狡猾的人類,實在太高風險,無法與之共存,一律視為蟲子輾斃。
葉文潔在劇集尾段自白:我和共產黨只有一點相同,就是「打碎舊世界,創立新世界」。由文革到自然,自然至三體,在劉慈欣的世界觀,都離不開互相屠殺的悲劇,共產理想不過一場美麗的誤會。
到底人類的地球共業,你我能否解決?我們是否必須借助人類之外的力量,才能改變悲劇?無論如何,假若我們無視現實條件,未知人心動向妄下判斷,即使立意再好,都可能招致煩擾災難,甚至世界末日。
──────
想睇更多文藝嘢,歡迎Follow德尼思化: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