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不少朋友試過太多胃氣引起不適。其實腸胃內的氣體主要有兩個來源:分別是我們進食時吞入的空氣,以及食物在腸胃內消化發酵時產生的氣體。所以,有小量胃氣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但如果胃氣太多引致影響日常生活,甚至出現公眾場合打嗝的尷尬場面,就需要及早正視。
富纖維食物 消化產生氣體明顯
我們吃東西或飲水時,無可避免會同時吞入空氣。都市人趕時間食得太快,或邊咀嚼邊說話,吸入的空氣就會更多。至於食物在腸胃道內消化所產生的氣體,以富含纖維的食物較明顯,例如豆類、扁豆、番薯;十字花科蔬菜如西蘭花、花椰菜等;乳製品如牛奶、芝士、乳酪等;全穀類如全麥麵包、燕麥和大麥等;碳酸飲料如汽水、氣泡水等;水果如蘋果、梨等。此外,洋葱、大蒜、含有人工甜味劑的加工食品,以及高脂肪食物,也有可能在腸胃內產生大量氣體。某些腸胃系統疾病,例如幽門螺旋桿菌感染,亦會增加消化發酵時所產生的氣體。
打嗝放屁伴血便 快求醫
胃氣一般會出現以下徵狀:腹部脹滿、頻繁打嗝、放屁、腹痛、惡心、食慾不振等。若一天內打嗝、放屁等「排氣程序」15至20次,可視為消化過程中的正常產物,毋須特別尋求治療。但如果以上病徵持續甚至惡化,或伴隨其他令人擔憂的徵兆(如體重減輕、大便有血等),則建議盡快諮詢醫生。
若檢查發現胃氣問題有具體病因,一般來說,只要根治病因,胃氣脹通常會減少甚至不再復發,但仍建議病人注意飲食和生活方式,以維持良好的消化健康。飲食貼士包括:
1.吃東西時放慢速度,減少吞入空氣
2.減少甚至戒飲汽水和其他有氣的飲料
3.若想在膳食中增加纖維攝入,應逐步增加,不要一下子增加大量蔬果,讓消化系統有時間適應
4.多喝水有助消化,減少便秘,對減少腸胃氣體也有幫助
5. 減少進食高脂肪食物及乳糖製品
6. 避免嚼口香糖
7. 定期運動,促進消化及減少脹氣
8.在飲食中適當加入益生菌,有助改善消化
9.為自己做一本「飲食日誌」,記錄每餐進食及其後胃氣情况。如果發現每次食完某種食物就有很多胃氣,便要盡量少食
文:高彩華
(外科專科醫生)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