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思覺失調症斷藥易復發,「長效針劑」藥效達3個月,早期使用降低再住院風險

康健雜誌

更新於 08月16日07:24 • 發布於 08月16日07:22 • 出處/康健雜誌 文/梅緣緣 圖/Freepik
思覺失調症斷藥易復發,「長效針劑」藥效達3個月,早期使用降低再住院風險
思覺失調症斷藥易復發,「長效針劑」藥效達3個月,早期使用降低再住院風險

全台領有重大傷病卡的慢性精神疾病患者,約50%都是思覺失調症,但病識感普遍較低,吃藥很容易中斷。而長效針劑藥效可達3個月,它的好處、遇到的困難有哪些?

全台領有重大傷病卡的慢性精神疾病患者以思覺失調症為大宗,約占50%。臨床上,思覺失調症患者多以口服抗精神病藥物治療,但因藥物每天要服用1~4次不等,若患者病識感較低,或周邊支持系統無法順利輔助用藥時,就有可能因停藥而復發,增加再住院機率。

因此,施打1次藥效可維持2週~3個月的長效針劑,愈來愈獲得重視。近期由國衛院神經及精神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陳為堅帶領的跨機構團隊研究發現,思覺失調症患者如果能在第1次住院時接受長效針劑治療,出院後也能定期回院施打,與僅使用口服藥的對照組,以及出院後就未按時施打長效針劑者相比,可降低12~13%再住院風險。目前該研究已成功登上《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

長效針劑使用利大於弊,為何仍難普及?

臨床資料分析師陳維表示,與口服藥1天至少須吃1次相比,長效針劑因有特殊藥物包裹技術,可讓藥效緩慢釋放。目前較常使用的長效針劑種類為2週施打1次,最長則可維持3個月。患者發病住院後愈早使用,效果愈好。

只是,現階段國內只有低於20%患者使用長效針劑治療,不僅低於新加坡、泰國和馬來西亞的30%,更遠低於法國及美國部分州的40%施打率。可以不用天天吃藥,為何多數思覺失調症患者仍選擇口服藥?國衛院高齡醫學暨健康福祉研究中心副研究員級主治醫師吳其炘點出,長效針劑使用量較低,主要原因可分為:

1.醫界較少第一線使用:過去醫療多將長效針劑視為後線治療,較少在第一時間使用,也較少有充分時間和病患進行說明。

2.患者與家屬的擔心:患者及家屬除擔憂使用長效針劑的副作用外,也會害怕動用到針劑,是否代表病情加重?

3.憂價格較高:長效針劑過往價格較高,藥費1針恐近萬元。

其實,思覺失調治療用長效針劑除了施打處的疼痛外,副作用與一般口服藥差不多。目前讓患者從口服藥換成長效針劑的困難,主要是在精神疾病照護過程中的溝通和解釋。陳為堅說,不少患者和家屬較難接受該疾病為慢性病、醫師門診時間短也難以有效溝通,都是讓多數患者仍停留在口服藥階段的原因。

使用長效針劑效果佳,惟「早期中斷」住院風險恐反增

不過,要注意的是,思覺失調症患者使用長效針劑若出現早期中斷(在患者出院後僅施打過1次長效針劑,且超過原訂的「下次施打日」1個月後仍未施打),根據研究結果顯示,再住院率反而可能上升22~25%

對此陳為堅指出,研究結果僅能呈現出統計上的現象。關鍵是思覺失調症患者普遍病識感低且病情異質性大,因此出院後擁有支持系統非常重要,無論使用長效針劑或口服藥物,都應按時施打、服用。衛福部心理健康司長陳亮妤表示,患者若按時施打長效針劑,不僅可降低因病反覆進出醫院的「旋轉門效應」,也能對家庭、社會及醫療體系的支出有正面影響。

心健司專款專用挹注27億,盼提升長效針劑使用率

健保在2022年已新增精神科長效針劑專款專用政策,金額達27億。陳亮妤指出,第1年預算使用約61%,第2年在醫療人員說明及患者出院追蹤後,使用率上升至83%。她說,國衛院近期研究以科學實證方法,顯示出長效針劑使用的效益,未來將視情況滾動式調整專款經費。

同時,因思覺失調症患者用藥早期中斷與照護支持系統有關,除27億藥費專款挹注外,出院後另有6,000萬的「急性後期照護服務(PAC)」計劃。希望透過該計劃,讓社區內心理衛生社工服務比能從現在的1比33降至1比30,在患者入院、出院至返回社區過程中提供協助。

資料來源:衛福部JAMA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