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墮下深淵,不知如何走出來」是Helen和經歷情緒低落的人可能會有的一種感覺。新生精神康復會心理健康主任按著Helen的步伐,支援她逐步學習重新建立恆常而平衡的生活習慣,最後走出情緒低谷。
(撰文:新生精神康復會)
Helen今年43歲,現在和十四歲的女兒一起生活。大約一年前,她因為與結婚二十多年的丈夫Andrew感情變淡,所以最終離婚收場。 Helen和Andrew離婚前的生活安穩,Andrew是一名高級會計師,有一份穩定的收入,他們沒有任何經濟的壓力。Andrew負責全家的支出和處理日常雜務,包括繳付家中的租金、女兒的學費等。除此之外,Andrew也會維修家中的電器。由於以前家中有外傭,Helen並不需要做家務、煮飯等等,生活較輕鬆。她平日早上會到公園跑步,有時候會去跳舞。下午時間,她會和女兒一起溫習功課,晚上偶然一家人一起看電視。
自從離婚後,Helen心情變得低落,而且失去動力。尚幸有贍養費,Helen在經濟方面沒有太大的壓力。對於Helen來說,最大的改變是現在沒有傭人,她需要重拾照顧女兒的起居飲食和家務的責任。而且,Helen覺得自己無法處理許多以往由傭人負責的日常瑣事,這些雜務對她來說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累積起來的壓力使Helen徹夜難眠,清醒時更覺疲倦和頭痛。為了不希望打擾到朋友或家人,她沒有向他們尋求幫忙。漸漸地,家中的雜務開始堆積,令到Helen更覺不知所措。Helen認為自己不可能完成堆積如山的雜務,並常常自責未能好好照顧女兒而經常哭泣。Helen在醫生確診後證實患上抑鬱症。
協助重建積極生活
除了藥物治療外,Helen在偶然的機會下認識了新生精神康復會 (新生會)的情緒GPS (eGPS)服務,Helen得到新生會心理健康主任的幫助,決定嘗試使用「重建積極生活」治療課程幫助自己重建生活。首先,心理健康主任向Helen解釋一個人的情緒、行為、思想和身體症狀是息息相關的。例如,一個人感到很疲倦時,可能會降低活動量,因而出現一些負面想法,令到心情變得更差,導致有更多的身體徵狀出現。當Helen明白這個惡性循環後,她們便開始討論是否有些生活習慣和活動因情緒的影響而放下了,心理健康主任更鼓勵Helen循序漸進地嘗試一些新的活動。
在心理健康主任協助下,Helen慢慢地對自己的處事能力重拾信心。雖然過程中也有辛苦與疲累的時候,但Helen明白練習對自己的好處而願意再接再厲。經過幾星期的練習,已漸見成果。Helen現在更成為家長義工,改善了與女兒相處的質素之餘,亦讓自己的日子更充實。
認識「抑鬱症」
抑鬱症(Depression)是一種常見的精神疾患。根據醫管局統計,本港已有超過三十萬人患上抑鬱症。根據《精神疾病診斷及統計手冊》第五版,抑鬱症的診斷標準為持續兩星期以上差不多大部分時間出現下列五項或以上的徵狀 (必須包括1或2) 而且此病持續為病人帶來明顯的情緒困擾及/或嚴重損害其日常生活功能:
- 差不多每天大部份時候都出現憂鬱情緒,例如感到難過、空虛或經常流淚
- 差不多每天大部份時候都明顯地對任何或幾乎任何活動失去興趣或樂趣。
- 在沒節食的情況下,體重仍明顯下降或增加,又或幾乎每天的食慾都下降或增加。
- 幾乎每天都失眠或不睡。
- 幾乎每天行動或說話都比平時激動或遲滯。(這情況可由其他人觀察得到,而非純主觀的感覺)
- 活力不足。
- 自我價值低或出現過份而不恰當的自責這情況幾乎每天如是。
- 思考力或專注力減退,或失去決斷力,而這情況幾乎如是。
- 反覆想到死亡(非只害怕死亡)、或不斷浮現有關自殺的想法。
心理學界和醫學界普遍認為抑鬱症是生理、心理和環境因素互相影響而引起的,包括腦部傳遞物失調、家族遺傳(生理)、思想謬誤 (心理)和生活壓力(環境)等。
賽馬會情緒GPS心理支援計劃 – 情緒GPS
承蒙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的慷慨捐助,新生會自2017年起與香港中文大學心理學系推行「賽馬會心導遊計劃」。2020年再獲馬會捐助推行「賽馬會情緒GPS心理支援計劃」(情緒GPS),進一步優化「心導遊計劃」的「階梯支援模式」服務。
此項服務會根據服務使用者的需要提供「指導式自助治療」,這種方法有別於傳統,強調自主學習。心理健康主任會依據評估結果與服務使用者一起選擇適合的情緒自助工具,並在過程中提供單對單指導,幫助服務使用者有效學習使用情緒自助工具。透過完成每節的指定功課練習,服務使用者可以循序漸進地達到計劃目標。
服務對象:
- 年滿十八歲或以上
- 需經評估後有情緒困擾
- 具基本中文讀寫能力
- 現時未有接受其他心理治療或輔導服務
會談方式:
為切合個人需要,所有單對單的指導可以安排親臨中心會面,亦可選擇以電話或視像會議方式進行
了解更多:
- 電話:3188 2550
- 電郵:egps@nlpra.org.hk
- 網站:http://www.egps.hk
抑鬱及焦慮情緒自我測試:http://bit.ly/2Zos43p
以上撮要內容僅供參考。如有疑問,請向臨床心理學家、精神科醫生或相關專業人士查詢。
原文刊登於活好的So Fit So Good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