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雖然紙吸管的設計為了享用美酒,但時代轉變下,紙吸管馬上成為一種時尚——凍飲的必備小工具!
19世紀初,美國還是一個簡樸的農業社會,城市裡的餐廳寥寥可數,光顧的客人非富則貴,選擇的類型少之又少。隨工業發展、都市化的進步,大部分人放棄務農的生活,轉移到城市工作,生活模式也大大改變。
碰巧當時流行碳酸飲料,販售冷飲的小店在街角風行,冷飲馬上變成一種時尚,而用吸管喝冷飲是一種享受,液體停留口腔的時間較長,在舌頭品嚐甘甜的味道,帶來冰涼透心的感覺。
加上城市生活的人需要聚會的地方,談天時少不了一杯解渴的飲品,不含酒精、可口的碳酸水成為大眾的選擇,用吸管吸啜也是熟女們優雅的選擇。
▪ 吸管更成為城市裡公共衛生的必要措施。
大部分人前往城市發展,人口密集帶來公共衛生的問題,例如大家會使用「共用杯」享用飲品。
有見及此,有醫生呼籲「不共用公杯」,甚至禁止使用。一些城市還會發佈規定,要求餐廳必須提供吸管。當時的吸管會放置於吸管盒裡,又或是獨立包裝,減少吸管在使用前受到蒼蠅、灰塵和微生物的污染。
▪ 60年代,合成塑膠的技術漸趨成熟,短時間內顛覆了全世界製造業。
各種塑膠產品陸續開發成功,幾乎所有產品都嘗試利用塑膠製作替代品,吸管也無法例外。
雖然Marvin Stone發明的紙吸管解決了黑麥吸管的味道問題,但紙吸管仍然不是耐用的工具,紙質容易泡爛,產生紙屑溶解在飲料之中。
然而,色彩繽紛的塑膠吸管更符合都市人的需要,生產成本更低,速度更快,而且不會在水中溶解,所以塑膠吸管很快便取代紙吸管,得到主流地位。
那個時候,大眾還天真地以為找到最完美的物料製作吸管,一根吸管很快地生產,很快地使用,很快地扔棄,這正是都市的速度。
▪ 不過塑膠吸管的流行,不單是歸功於技術的進步,而是有賴速食文化。
城市人工作繁忙,未必有時間下廚。於是,城市出現更多餐廳應付需求,但普通餐廳還不是最有效率的方法,速食店也正式登場,成為城市人「最理想」的選擇。大部分人都負擔到速食店的價格,而且方便快捷,食物可以隨時隨地享用,毋須餐具。
當時塑膠吸管因為物料的問題,在汽泡水裡會浮起來,速食店馬上製造塑膠杯蓋,正中間劃開了十字的裂縫,固定吸管。大家即使邊走邊喝,也毋須擔心飲料會溢出,吸管逐漸成為飲食的一部分,餐桌上不可一缺的餐具之一。
速食餐廳的出現增加了塑膠吸管的銷量,兩者成為不可分割的關係。
▪ 21世紀,社會逐漸發現塑膠不是神聖的物料,重新提出「走塑」的議題,甚至使用以前的物料製作吸管。
潮流是一個循環,以前的人急著以塑膠吸管替代紙吸管,後來發現塑膠吸管的便利需要付出代價,因為塑膠不能生物分解,對大自然造成很大的危害。
現在的人反過來希望以紙吸管或者植物替代塑膠吸管,例如一間名為Brush With Bamboo的公司研發竹製吸管,材質堅硬,可重複使用。無奈對商家而言成本太高,12枝吸管售價是20美金,所以未能在市場上流行。
此外,紙吸管的熱潮重新回歸,不少的工廠重新投入生產製作紙吸管。2018年,英國、愛爾蘭的麥當勞因應減塑的措施,宣佈全市分店改用紙吸管。本是環保的措施,卻被揭發紙吸管並不適用於回收。原因是紙吸管的紙質加厚了,導致回收的公司難以處理,而麥當勞官方強調正在尋找解決的方法。
諷刺地,英國麥當勞曾表示以前的塑膠吸管是100%可回收的,為了響應環保,才轉為使用紙吸管。
雖然有人認為嘴唇便是吸管最好的替代品,但吸管的確帶來巨大的便利和享受,畢竟不是每個人也想在街頭上用湯匙喝珍珠奶茶的。
▪ 折衷辦法便是環保材質製作的飲管,各種材質各有利弊。
玻璃飲管呈透明狀,方便看見污漬加以清洗,但容易因溫差及撞擊破裂。
不銹鋼飲管比較輕身不易破裂,唯獨無法看見管內的污漬,而且飲用熱飲時容易燙嘴。
另一款是新興的竹製飲管,用料最天然,不過保養較麻煩,因為竹容易因天氣潮濕發霉,要定時把竹飲管放在加熱的醋水,消毒防霉。
除了以上選擇外,英國有初企Stroodles嘗試以意粉製作吸管,材料以水與小麥粉製成,可自然分解,而且不會產生味道,意粉吸管也可以在液體中挺立1小時以上,每枝吸管平均HK$1.32,有興趣可前往官網購買。
-
AUTHOR: SAM N
COVER PHOTO DESIGN: RICKY L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