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女性曾經歷過乳房腫脹問題,或在自我檢查時感覺有硬塊而引起一陣「乳癌驚魂」,當然硬塊是乳癌的症狀,但其實50歲以下的女士中,有七成乳房硬塊屬於水囊、纖維瘤等良性腫瘤,只要定期接受乳房檢查,有助及早診斷為腫瘤屬於良性抑或惡性,及時採取不同治療方法處理,免卻不必要的心理壓力。
乳癌是本港女性最常見的癌症,2019年的發病率為4,761宗,患者的年齡中位數為58歲,而同年的死亡人數為852人;鑑於近年有數據顯示,乳癌有年輕化,故不少年輕女士均乳房健康提高關注。不過,往往卻引發不少誤解或恐慌,例如認為硬塊會痛即是惡性腫瘤,亦即是患上乳癌,或良性腫瘤一定會變惡化等。
20-50歲女性 七成屬良性
外科專科江慧中醫生表示,乳房硬塊會痛可以由荷爾蒙或咖啡因引起,而且大部份的惡性腫瘤不會引起痛楚。另外,良性腫塊不一定會變為惡性,視乎良性腫瘤種類。事實上,在20至50歲的女性中,大約七成乳房腫瘤均屬良性。因此發現乳房有腫塊不需過份驚慌。不過,她亦提醒,50歲後乳房腫塊屬於乳癌的機會相對較高,一旦發現腫塊便應盡快求診。
良性乳房疾病可分3類:
非增生性:不會增加患乳癌風險,但需定期檢查,例如:乳房水囊、乳腺囊腫、缺陷瘤。
增生性:可能會增加患乳腺癌的風險,例如:纖維腺瘤, 乳管內乳突瘤。
非典型增生性:原位癌的前身,會增加患乳腺癌的風險,例如:非典型乳管增生。
江慧中醫生續稱,一般而言,有5類較為常見的乳房良性腫瘤,其中「乳管內乳突瘤」有機會演變為惡性腫瘤:
16歲都有機會有良性腫瘤
江醫生更指出,年齡最小的良性腫瘤患者只是16歲,可見良性腫塊是非常普遍的問題。另曾有一名30歲患者因為乳房脹痛而求診,原本於經期前也有乳房脹痛問題,但近年問題加劇,便主動求診,經觸診及造影檢查後發現其右乳房有水瘤,抽針後進一步發現乳腺發炎。因此就算造影檢查發現只是良性腫瘤,亦需要抽針以化驗當中是否伴隨發炎甚至有病變風險。
不同檢查提高準確度
良性腫塊雖不一定會變為惡性腫瘤,但仍須定期以觸診及造影檢查觀察腫瘤增長速度、邊緣是否清晰、有沒有血管增生情況。另外,醫生或會進行抽針化驗,如「超聲波幼針活組織檢查」或「超聲波引導粗針活組織檢查」,抽取乳腺液體或細胞;甚至採取徹底的做法,進行「乳腺腫瘤微創手術(真空輔助切片)」,利用真空抽吸的概念,在局部麻醉下,將小於3cm、快速變大及邊緣不平整的乳房良性腫瘤的腫瘤完全切除,再作化驗及跟進微,創傷口只有3mm。惟此微創手術不適用於腫瘤大於5公分、脂肪層較薄、凝血功能不全或服用抗凝劑的患者以及系統性疾病患者。
江醫生提醒,44至69歲高危婦女應每兩年接受一次乳房X光造影篩查,以查看乳房組織的結構如:鈣化點、硬塊,以及乳房組織深處的異常情況。乳癌的高危因素包括:
- 年齡:年齡越大,患乳癌機會更高
- 遺傳:母親、姊妹及直系親屬患過乳癌人士
- 經期過早或過遲:12歲以前初經以及55歲以後停經者
- 飲食:長期進食高動物脂肪食物
- 不良生活習慣:吸煙、嗜酒、缺乏運動
如有以上的高危因素,便應考慮盡早接受乳房X光造影篩查,及早發現隱藏深處的腫塊。
為你的健康找答案
讚好Facebook專頁(@sofitsogood)
追蹤Instagram專頁(@sofitsogood.ig)
訂閱YouTube頻道(@sofitsogood)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