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醫師兒為母研發心電圖手錶,助揪出心臟「搞怪瞬間」,續航力還可長達15天

康健雜誌

更新於 01月23日09:04 • 發布於 01月23日09:04 • 出處/康健雜誌 文/邱宜君 圖/photoAC
醫師兒為母研發心電圖手錶,助揪出心臟「搞怪瞬間」,續航力還可長達15天
醫師兒為母研發心電圖手錶,助揪出心臟「搞怪瞬間」,續航力還可長達15天

很多心律不整的人都有個困擾,就是到醫院檢查時,心臟非常乖,什麼毛病都查不出來,一出醫院,心臟又開始搗亂。近年流行戴智慧手錶,當遇到心臟亂跳的時候,有沒有可能當下就揪出心臟搞怪的「證據」?一名醫師研發的手錶,就這樣幫助了他的母親。

早上11時許,80歲的郭媽媽已經跟著網路影片做完40分鐘超慢跑、20分鐘瑜伽。她擦擦額上汗珠、精神奕奕地走進廚房,開始準備自己和83歲老伴的雙人午餐。郭媽媽退休後,家務、備餐都親力親為,現在手腳還比幾年前更俐落。

郭媽媽有高血壓、腰痛、膝蓋疼、腿麻、腳踝腫這些老毛病,3年前,原本久久一次的心悸,變成每個月突襲,發作時頭暈、冒冷汗通通來,整個人動彈不得,全身只剩打電話給兒子的力氣。母子倆一南一北,就算兒子在電話邊陪著,郭媽媽也只能掙扎著起身、拿顆降血壓藥吞了,等心跳恢復正常。

「沒有任何資料,我也很無助,馬上坐高鐵回去也來不及。」陽明大學數位醫學中心創始主任、草屯療養院心腦醫學中心主任郭博昭很擔心,就近請老同學親自診治。高雄市立小港醫院心臟內科主任盧怡旭安排了運動心電圖、24小時心電圖、下肢血管超音波等,郭媽媽跑了幾趟醫院,結果全無異狀。

圖片來源 / Pexels
圖片來源 / Pexels

心臟到醫院就裝乖 靠心電圖手錶揪出搞怪瞬間

誰也不知道心悸何時會發生,醫院儀器再精密,抓不到就是抓不到。郭博昭具備醫師、電腦工程師雙重身分,他想起之前參與國科會計畫,研發出一支外面買不到的「心電圖手錶」。他請母親天天戴著、照常生活,心悸發作時,就像過去一樣打電話給他。

手錶才戴一個多月,心悸來了!郭博昭指示母親將食指輕放在錶面的金屬片上,靜靜坐著,等1分鐘。同一時間,郭博昭打開電腦,讀取手錶傳到伺服器的心電圖資料,他終於親眼看見母親的心臟正在經歷什麼。郭博昭把心電圖傳給盧怡旭,對於一個資深的心臟內科醫師來說,眼前的波形再熟悉不過,就是心房顫動(Atrial fibrillation,AF)。

盧怡旭表示,心房顫動是最常見的一種心律不整,年紀大了很容易發生。根據中華民國心律醫學會資料,60歲以上發生率約4%,80幾歲每10人就有1人,曾經抽菸、有肺部疾病、心衰竭、冠狀動脈心臟病等病史,發生率更高。台灣2025年將步入超高齡社會,可以想見,心房顫動的人只會愈來愈多。

心房顫動最大的問題,是讓腦中風機率大增8到10倍。盧怡旭說,心房顫動速率可高達每秒5到10下,動這麼快就像發抖,是沒有力量的,等於沒在收縮,血液會停滯在心臟,很可能產生血栓。等心臟恢復正常跳動,把血栓和血液一起打出去,血栓堵住細小的腦血管,就是中風。

75歲以上的心房顫動病人,通常醫師會開立口服抗凝血劑,以減少血栓發生,但除此之外,預防腦中風也要靠病人自己努力。「人愈來愈長壽,大都想自己照顧自己,不讓兒女擔心;醫者的心情也是一樣,希望幫助人懂得照顧自己,活得長也要活得好、心情好,擁有快樂的人生。」盧怡旭說。

每天安心運動2小時、走6千步 80歲病痛比77歲還少

郭媽媽很會照顧家人,經過這幾年的心悸風波,她決定,這次要認真照顧自己的身體。但70幾年的人生從來沒有運動習慣,該怎麼開始?兒子的手錶又幫了大忙,這一次,是成為母親身邊最誠實的活動量監督員。

「我只會看時間,看步數,每天至少6千步喔!」郭媽媽現在最喜歡的運動就是超慢跑和瑜伽,跟著兩個影片頻道做,超慢跑40分鐘,瑜伽20分鐘,加起來剛好1小時,每天早上、下午各做一次。

從去年(2023)3月開始,天天運動到現在,郭媽媽腰痛、膝蓋疼、腿麻、腳踝腫這些老毛病,都減輕了大半,心悸發作頻率大減,回到久久一次。身體舒服,心情也大好,她經常熱心分享頻道資訊,跟人聊開了總會說「超慢跑很好耶!你要不要也來跑!」

郭博昭的心電圖手錶,功能只有時間、步數、心跳率、睡眠時間,手指觸碰才會啟動心電圖偵測,所有資料都持續傳送到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郭博昭研究室的伺服器。功能不多,耗電量就低,續航力高達15天,充飽電只要2小時。

許多手錶未經醫材認證 假警報把一堆人嚇進心臟科

外行人可能看不出這看似簡單的手錶,要克服多少困難,才能兼顧醫師判斷所需的精準和使用者需要的體貼。但盧怡旭有看懂。

盧怡旭解釋,心臟會放電,電量居所有器官之冠,醫院使用的12導程心電圖,是在人身上貼10個電極片,偵測並記錄心臟在三維空間不同角度的電氣活動,可精準看出心肌梗塞的位置。他說,如果能做出一個儀器,可以媲美12導程,那不得了,是藍海!大家擠破頭想做,但非常困難,「因為站在醫師的立場,要嘛就要精確,不然就是雞肋啊!」

盧怡旭表示,心臟科病人本來就比較緊張,近年門診有很多人是被手錶的「心律不正常」警報嚇來的,但他們戴的手環,根本沒通過醫材認證。「一個沒有經過醫材認證的手錶告訴你心跳不正常,真的參考就好,搞不好你翻個身,偵測就落差很大。」

還有另一種假警報,是心律不整實在跳太快,部分市售手錶根本來不及偵測,反而少算。「明明是心悸,卻告訴你心跳過慢。」盧怡旭說,心房顫動、竇性心律不整、心室上陣發性心搏過速,都是說來就來,說停就停,發作時根本來不及到醫院做心電圖。如果能立即用手錶測心電圖,就不怕心臟又在醫院檢查時裝乖,醫師也可以藉此給病人更具體的說明。

圖片來源 / Pexels
圖片來源 / Pexels

理想的心電圖手錶:準確即時、簡單方便續航長

盧怡旭說的這些,市售心電圖手錶也做得到,但對醫師和病人來說,還不夠好用。郭博昭說,現在市售的心電圖手錶,紀錄資料被封閉在該公司的系統中,醫師無法在第一時間判讀。而且市售的心電圖手錶功能複雜,耗電很快,每天都要充電一次,很多長輩不需要這麼多功能,也不習慣天天為手錶充電,結果就不想用了。為此他特別將功能簡化,續航力長達15天,長輩覺得方便好用,才戴得住。

「很多子女孝順但不在父母身邊,聽說長輩心臟不舒服,第一個反應就是:你不要出門。結果反而開啟惡性循環,長輩健康每況愈下。」盧怡旭說,如果有個設備可以幫助人知道怎麼調和風險,大家都能放心。郭博昭目前正在募集資源、手錶將進行醫材認證,希望不久後可以上市,最重要的是要讓紀錄資料可以傳送、儲存、連結醫療專業服務,也可能研發App,讓遠方的親人可以查看。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