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兒言自得:再談贊育醫院

明報

更新於 2022年11月13日18:34 • 發布於 2022年11月13日20:30

【明報專訊】上期說過贊育醫院是香港許多代醫生的集體回憶,也象徵着過去100年來香港產科的起起伏伏。過去一世紀,這所坐落香港最早開發地區——港島西區的醫院,見證了香港從古老落後、西方醫學剛剛起步的漁港,發展成為今天現代化大都會,醫學水平已和西方最先進的國家接軌,有些範疇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我出道的時候是1970年代,當醫學生時也曾做過上期所述的「人肉監測儀」,整天陪伴需要密切監控的孕婦,負責錄取她們和胎兒的維生指數。這是當年沒有深切治療部,甚至連最基本的醫用維生指數監察儀也欠奉的日子中,唯一保障母胎安全的法子。那些日子裏,我有幸見識過「人肉升降機」。依稀記得醫院大樓共有7層,只有1部舊式升降機。平時我們上落都是跑樓梯居多,但運送行動不便的孕婦由病房到產房,或由停車場到病房,總得要用升降機;遇上故障,工友便用擔架牀抬着孕婦上落樓梯。我做學生時留意到樓梯轉角處長期放置一具鐵架,有點不明所以;後來有人告訴我,工友抬着孕婦上落數層樓不是容易事,有必要讓他們倦了時把擔架牀連孕婦撂在鐵架上歇歇,回回氣。「窮則變,變則通」,那就是當年醫院上下員工的工作態度。

為救早產嬰 醫生駕車借儀器

由於產科總離不開新生兒科,所以贊育的百年歷史也反映了香港近一世紀新生兒科的發展。我在瑪麗醫院完成了兒科全科培訓,便被當時兒科系主任夏志森教授(Professor J. H. Hutchison)指派到贊育醫院,全職專攻新生兒科。那時是1980年,新生兒科的護理水平和現在相差很遠,主要是人手極度不足,缺乏維生儀器,包括呼吸機、監測儀、輸液用的精準儀器,以及新生兒科必備,用來量度嬰兒氧氣、二氧化碳及酸鹼度的血氣分析儀等。當年新生嬰兒部只有一間面積剛能容納4座嬰兒溫箱的小房間,用來照顧那些病重,主要是早產、嚴重感染或先天畸形的嬰兒。我們稱這房間為ICU(深切治療部),但不論人手或設備都遠遠名不副實。

記得有一天晚上,ICU接收了一名病情不穩定的早產兒,需要頻密血氣分析,碰巧院內老舊分析儀壞了,我身為當晚唯一當值兒科醫生,唯有自己驅車到瑪麗醫院,借用兒科研究實驗室的分析儀;一整個晚上,來回瑪麗和贊育之間6次,當時沒有手提電話,途中還擔心嬰兒情况有變,狼狽之情不足為外人道。

當年新生兒科相比現在,還有一點很大分別,就是對病人私隱缺乏保障。那時候,許多入住新生兒病房的嬰兒,本身其實沒有什麼病,可是他們的母親是海洛英隱君子,在病房主要是觀察嬰兒有沒有斷癮徵狀(withdrawal symptoms), 他們的牀上都會貼上「母親是海洛英隱君子」的大字標題。同樣地,要是母親患有性病,牀上亦有「母親患梅毒」、「母親患淋病」或「母親患生殖器疣」的標籤。

時移世易,今天的新生兒科,和當年已不可同日而語,贊育醫院亦由專責產科,為香港接生了無數嬰兒的醫院,變為日間護理中心。常言變幻才是永恆,希望一切都變得愈來愈好。

文:霍泰輝(兒科專科醫生)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