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笑談「港」東話

Metro Pop

發布於 2021年02月23日00:00

潮語,字面解作「潮流用語 」。潮語無需典故,只需擁有以下 2 個條件:在網上瘋傳、已成為生活對話中出現率較高的詞彙。常說廣東話最「啜核」,因為一字一詞,無論在語氣上或發音上,都可以把同一個字演繹出不同的意思。尤其語帶雙關,才是語言偽術的最高境界!這亦是廣東話與別不同的地方,「字的定義其實就是來自生活模式,你在生活上如何運用這個字詞,那個字就有怎樣的解釋。」社交平台「港。字典」帳號負責人Wilfred 表示。從他的字典裡,你會發現,其實身邊有很多語言偽術家 !

 

「希望能引起共鳴」

食得飯:「( 片語 ) 唔知點解要嗌成二三十次先會齊人。」— —「港。字典」如果你有看過「港。字典」,相信必定能在笑聲中找到不少共鳴。「叫食飯是自己的經歷,那次我真的遲到得太多,因為只顧著出 post 而遲了,於是我便想到叫食飯這個詞語。」Wilfred 表示,他最想能引起大家的共鳴,有共鳴,是因為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忽略了很多看似平常的瑣碎事,「其實很多事情大家都經歷過甚至正在經歷著,只是大家沒有留意或站後一步看,又或者大家沒有說出來,然後當有人把重點說出來後,其他人就會覺得『哇 ! 你好中 Point ! 』」他字典裡的字大都是來自於日常生活和時事新聞,「平日出街看到很多不同的搞笑事,例如前幾日去剪頭髮已經可以找到靈感。另外我會看時事新聞,有時從中可以找到一些有趣又諷刺的事,我會用搞笑的手法去諷刺時弊。」他亦會公開徵集投稿,由別人出字由他來「扭」,當然他並非所有字都「扭」得來,對於那些他完全不明白的字,他會花時間上網搜查,而一些較敏感的字,他亦會盡量避免去「詮釋」。明白的,在這個網絡年代,一時無心之言,可能會造成意想不到的反饋 !

「文字跟哲學關係非常密切」

修讀哲學碩士,自言愛哲學多於文字的他,在這 2 年來卻花盡心思與文字打交道,全因文字與哲學間存在著微妙的關係,「其實文字跟哲學的關係也非常密切,著名哲學家維根斯坦,他是一個專門研究語言運用的哲學家,他曾提出過一個論點,就是人的思考只能夠存在於語言的框框裡,很多時候語言都局限了我們的思考,又或是我們所用的語言其實就是我們的思考,他曾說過,討論某些字詞或語言的定義,其實答案正正就是你在生活上如何運用那個字詞,那個詞就怎樣解釋,我也很同意,字的定義其實就是來自生活模式,所以文字跟生活有著很密切的關係。」

「廣東話夠傳神」

在現今這個看片多過看字的年代,喜歡與文字打交道的人愈來愈少,以這種幽默手法詮釋廣東字,可會讓更多人重拾對文字的「愛」?「我也很開心Followers中有一些是不懂粤語的台灣人,我還以為他們不會看得明白,但當中有些居然看得明,有些會問朋友,我也意想不到。很開心可以有一個教育效果,但至於能否令更多人愛上文字或閱讀文字? 我相信自己還未有這個能力,始終現在的人都是追求速成,哪一樣快就選擇哪一樣!」雖然文字沒落,但廣東話卻永遠是香港人心目中的最愛,「每個地方都有俗語,但唯獨是廣東話特別傳神,廣東話有 9 聲,普通話只得 4 聲,所以這也是廣東話的特殊優勢!」

後記

跟 Wilfred 閒談期間,知道他也有公開徵求題目,筆者亦不執輸,抱著「挑機」的心態,給他2 個詞語——「洗腦」、「宅在家」讓他自由發揮,他的詮釋又可會引起你的共鳴?

Wilfred Kwok

中文大學哲學碩士喜歡觀察身邊的事物,再用不同的角度去詮釋。

IG: hk.dict

Email: hkconceptart@gmail.com

TEXT: WINNIE

PHOTO: 網絡圖片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