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沒有鬧鐘的世界,古人的另類早起方法

格物

更新於 2020年09月04日05:56 • 發布於 2020年09月07日00:00
格物 ▪ 重新了解生活裡的每段歷史、每件故事
格物 ▪ 重新了解生活裡的每段歷史、每件故事

假若問人類最討厭的發明,你覺得會是甚麼?

《每日郵報》則給予一個答案——鬧鐘。

大部分的美國人把床頭鐘評為最討厭的發明,排名僅次手機。也許結果有點意外,大家一定理解討厭的原因,鬧鐘是非常普通的日常發明,而且每天最盡責的工具,可惜正是這份「盡責」最令人厭之,。

環顧世上任何角落,鬧鐘總是毫不留情地打斷睡眠,把我們從被窩裡拖出來,提醒人類休息的時間結束,勞碌的工作重新開始。鬧鐘就是一個功能上被完全厭惡的工具,甚至成為人類遲到的最佳籍口——鬧鐘沒電。

當然,討厭歸討厭,人們還是會老實使用鬧鐘,提醒自己起床工作,防止遲到,鬧鐘大概屬於少數不討喜卻要使用的物品吧?

Pinterest
Pinterest

 ▪ 再者沒有鬧鐘的世界,人類反倒更麻煩,例如古人為了早起床,使用不少奇怪方法確保自己沒有賴床。

 

對於古人而言,他們從來不需要知道實際的時間,只需要盡早起床,充分利用日光的時間工作,畢竟以前沒有方便的燈光裝備,必須在太陽落下前完成工作。

美洲的原住民為了準時起床,在睡覺前會喝下1加侖(約3.79公斤)的清水,好讓他們在一段時間後,自然地醒過來上廁所。雖然方法自然,但每個人身體的機能不同,無法準確地在一個時間點清醒過來,睡覺時肚皮也是挺著1加侖的水進入夢鄉。

古埃及人很早認知了時間的重要性,必須提醒某個時間的到來。於是,古埃及人創造了最早的機械時鐘「Clepsydra」。原理非常簡單,利用固定的流水計算時間,工具刻有相同距離的橫紋,當水位到達其一個橫紋時,代表過去一段固定的時間,從而量化時間的流動。

Reconstruction of an Egyptian Clepsydra from the Temple of Karnak
Reconstruction of an Egyptian Clepsydra from the Temple of Karnak

如果要加入提醒的功能,只要在水中加入金屬珠,以及工具某個位置設上金屬板。隨水流金屬珠會跌落撞擊金屬板,發出聲響,達到提醒時間的效果。

 ▪ 基本上,古時的報時工具離不開水流及金屬的應用,只差在工具的設計不同。

著名的哲學家柏拉圖為了學生能按時上課,利用水壺製造出發聲的報時工具,稱之為「柏拉圖的鬧鐘」。

在古中國漢朝便設計出演示星體升降的工具,以水力推動齒輪運轉,並設有漏壺計時。到唐朝加以改良,增加報時的裝置。報時由兩個齒輪帶動的木人運作,一個木人每刻(當時把一晝夜分為一百刻)自動擊鼓,另一個木人每辰(約今天的2小時)敲鐘,報時裝置則稱為水運渾象。

北京古觀象台的渾儀, Wiki
北京古觀象台的渾儀, Wiki

 ▪ 不過以上的工具需要地方安置,普通市民未必有能力得到,所以大家還是使用自然的方法按時工作。

提起古時的鬧鐘,你一定會聯想到公雞的啼叫。的確古裝劇沒有誇張古人對野雞的運用,在人類發現炸雞的美味前,雞一直被視為神聖的鳥類,擁有預測未來的能力。作為唯一在天亮時啼叫的動物,雞自然成為古人的鬧鐘。​

除此之外,古中國更流行「香鐘」,運用香固定的燃燒時間,再把重物懸掛在盤香上,待香燒盡繩子斷掉,重物落下發出聲音,得到報時的提醒功效。

電視劇: 《長安十二時辰》, 2019
電視劇: 《長安十二時辰》, 2019

 ▪ 除了工具外,古人還有一招「人肉鬧鐘」!

打更是古中國民間常見的報時制度,夜間的更夫會守著滴香計算時間,每隔一個時辰(約今天的2小時)敲擊鑼梆報知。更夫一夜要打更五次,由晚上7時工作凌晨三點,兼且會提醒居民夜裡小心防火防盜。

廣州的更夫,約1869年,John Thomson,Wiki
廣州的更夫,約1869年,John Thomson,Wiki

雖然古人使用不少的方式提醒自己早起,但他們對時間沒有準確的觀念,也毋須掌握真實的時間。只要利用報時工具、日光稍作提醒,確保有充足的時間工作便可。

 ▪ 時間的概念在工業革命期間出現劇變,人們有了新的工作模式,有必要提高對時間敏銳度,確保在特定的時間醒過來。

早期基督教、伊斯蘭教的地區,供人禮拜的地方都會在屋頂放置大型的吊鐘。在每天固定時間擊打出響亮的聲音,提醒大家禮拜的時間到了,人們依賴這些鐘聲感知時間。

大家知道時間一直存在,只是沒有準確得知時間的必要,但工業革命完全改變人與時間的關係,成為被時間趕著走的人。社會生產要求人們更注重效率和時間工作,有別以往自然的務農生活。

工業革命時,當時的英國人還是依賴大型的公共鐘,家用的迷你鬧鐘尚未普及,人們要早起工作時,便使用傳統的「人肉鬧鐘」。

 ▪ 「人肉鬧鐘」是一門生意,靠喚醒別人維生,工作被稱為敲門者(Knocker-up)。

敲門者們每天遊走城市不同角落,到訪顧客的住地,以短仗輕叩家門,直至客人起床方會離開。敲打的力度和方式也要有技巧,避免打擾鄰居,以及讓沒有付款的人都得到喚醒的福利。

Pinterest
Pinterest
Charles Nelson of East London worked as a knocker-up for 25 years, 1929
Charles Nelson of East London worked as a knocker-up for 25 years, 1929

因此敲門者會使用長棍拍打卧室的窗戶,聲音夠大,足以喚醒客人,同時不會打擾鄰居。

面對某些愛賴床的客人,敲門者更自備特製的工具,一位敲門者Mary Smith會使用射豆槍製作聲響喚醒客人,確保客人完全起床前,她都絕對不會離開,而且必須確保自己可以按時起床工作,因為敲門者是喚醒人的那方。

Mary Smith the knocker-up, 1931
Mary Smith the knocker-up, 1931

無奈不敵科技的發展,僅存的敲門者曾試圖轉型,改為更專門化的服務,可惜也無法阻止消失的命運,敲門者的行業悄然沒落。

當然你我也知道,「敲門者」並沒有真正消失,只是由家中的母親擔任,把我們從被窩裡拖出來。

AUTHOR: SAM N 

COVER PHOTO DESIGN: RICKY L

FOLLOW ON FACEBOOK & INSTAGRAM & WEBSITE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