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實心實意:急救精神健康

明報

更新於 2天前 • 發布於 2天前

【明報專訊】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告,在2019年全球近9.7億人患有精神障礙,佔全球人口13%,約2.8億人患有抑鬱症。香港人口約735萬,按全球數字推算,估計香港約有91萬人患有精神障礙。到了2030年,抑鬱症將成為全球最主要「殘疾調整生命年數」疾病。

在面對節奏急促社會步伐,繁忙及沉重工作,以及複雜人際關係等,容易讓人產生緊張不安、焦慮,甚至恐懼的情緒,有可能增加患抑鬱症的風險。常見抑鬱風險因素包括︰長期疾病或痛症、缺乏社交活動、親友離世等。抑鬱症有時很難從外表見到,又或者表現為身體不適或認知問題。

社會負面標籤 相信「自己不正常」

當精神健康出現危機或面對精神問題時,我們往往會因害怕被別人察覺或怕麻煩別人而不敢求助。在大眾的刻板印象中,精神病患者往往被視為懦弱的象徵。這些對精神病的負面標籤,不但成為偏見和歧視,亦令患者漸漸相信「自己並不正常」,是使人厭惡、無能,甚至是沒有價值的存在。

「精神健康急救」就是在當事人陷入精神健康危機時,為他們提供一系列的支援行動,讓他們的精神狀况不致惡化,及早鼓勵當事人接受專業援助。

若你身邊有親友出現精神突發事故時,鼓勵大家主動提供支援,及早辨識他們的問題,在未獲得專業協助前,提供即時疏導,化解危機。以下為精神健康急救建議重點︰

1.接觸及評估當事人情况︰選擇合適時間及地點,評估當事人是否正面對危機,包括有否傷害自己或別人的風險

2.非批判聆聽︰聆聽當事人感受,不妄加評論,亦不要急於解決問題;運用語言和非語言技巧,保持真誠及接納態度,感同身受並給予痊癒的希望

3.給予支持及提供資料︰給予情緒支持,陪伴當事人做喜歡的事或嘗試一起參與減壓活動;並提供合適的精神健康資訊

4.鼓勵尋求合適專業援助︰如醫生、社工、輔導員或臨牀心理學家等都可提供協助,有需要時可陪伴當事人一起求助

5.鼓勵尋求其他支援︰鼓勵當事人向親友尋求支援或使用自助方法,如鬆弛練習、運動、建立良好睡眠習慣或參加減壓課程等,有助改善情緒的活動

關顧身邊親友情緒需要的同時,大家亦切勿忽略自己的精神狀况,若有需要便主動尋求協助。

參考資料︰精神健康急救課程

(MHFA-Mental Health First Aid)

網址:www.mhfa.org.hk

文:葉雅詩

(靈實長者地區服務營運經理、註冊社工)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