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情侶都會佩戴定情飾物,作為表達愛意和互相聯繫的象徵。在18世紀的英國,人們一樣會戴上情侶飾物,甚至曾經流行把「眼睛」贈予愛人。
當然不是真實的「眼睛」,僅是把「眼睛」繪畫在飾物上並送出去。這種飾物稱為「情人之眼」(Lover’s Eye或Eye miniature),情侶們都會視之為秘密的定情信物。
據說Lover’s Eye源於威爾士親王(後來的喬治四世)鍾情一位年輕的寡婦,希望向她表達愛意,特意邀請宮廷畫家構思繪製一個眼睛的縮影,好讓收信的情人可以「睹目思人」。最後,兩人背着王室的反對私下結婚,王子還請畫師把新娘的眼睛繪於吊墜,方便惦掛的時候,隨時可以看見她,一止相思之癮。
在18世紀末,Lover’s Eye成為情侶間流行的秘密定情信物。必須了解當時男女的日常相處需要遵守社交距離,唯有透過書信、畫作傳情示愛。於是,大家都會邀請畫師把自己眼睛繪畫在珠寶飾物上,贈予心愛的情人。一直以來,人們深信眼睛是靈魂之窗,承載最深的感情。即使不能看見對方,亦能透過Lover’s Eye傳情。作品多數不會寫上眼睛的主人和畫師的姓名,祗有對方才識別到眼睛的主人,讓這些飾物變成更私密的存在,不必擔心愛人的身份曝光。
這些眼睛的圖案大小由幾毫米到兩厘米不等,通常繪製在隨身的飾物上,例如戒指、胸針、鼻煙盒等,眼睛的周圍則有寶石和珍珠點綴,有時更會特別地貼上一束髮絲,凸顯愛意的濃厚。
可惜浪漫的飾物流行不到半個世紀,便被攝影技術狠狠淘汰,悄然離開大家。攝影提供了真實的肖像,情侶們認為乾脆拍個照還要實際。再者Lover’s Eye的製作成本不低,要邀請畫師繪畫精細的眼睛,一旦分手,飾物的意義便全失,大概沒有人想再佩戴前情人的飾物,還要有對方的眼睛。大家迅速失去對Lover’s Eye的興趣,秘密的定情飾物從此不再流行。
雖然19世紀英國的王室們曾經嘗試復興Lover’s Eye,把做法保存下去,無奈這種藝術形式的追隨者大多是王室成員或貴族,終究沒有在大眾市場再次流行,現代的人也對相關珠寶感到陌生。縱使Lover’s Eye擁有多深厚的意義,被情侶間珍藏,最後始於逃不過時間,成為一個陌生人的收藏品,被別人所擁有和注視。
-
AUTHOR: SAM N
COVER PHOTO DESIGN: RICKY L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