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好像很久沒有吃韓國辣椒醬了。近日剛好天氣寒冷,是適合吃韓國辣椒醬的日子;家中有即食麵、辣椒醬、午餐肉和平底鍋的朋友,不如我們一起煮,只花10分鐘就能上桌的部隊鍋(부대찌개)?
韓國:即食麵的國度
部隊鍋是韓式鍋菜,不是湯菜,用水很少。它的主角不是餸菜,而是放在中央的即食麵。韓國文化已於全球風行,大家都知道韓國人經常吃即食麵,喝冰美式。我曾在「世紀版」的〈劇作家的即食麵〉,提到韓國編劇尹伊娜寫的書,叫《我的泡麵時光》(라면 : 지금 물 올리러 갑니다)。這部書記下了尹伊娜吃韓國即食麵的各種舊事,以及她煮即食麵的個人心得。
尹伊娜吃即食麵的習慣,跟我挺不同。她很少提及其他地方出產的即食麵,吃的都是韓國牌子,如「農心」、「安城」、「真」和「八道」。香港的超級市場裏的即食麵貨架,不但有香港牌子,而且陳列了多種來自亞洲各地的暢銷商品。我常吃「公仔」、「福字」和香港版的「出前一丁」,偶爾會買些日本的「明星」、「札幌一番」,以及韓國的「安城」和「農心」,還有台灣的「維力」。這大概也是香港消費者的習慣。
韓國的「快」與香港的「快」
韓國日常飲食對即食麵非常重視。陳慶德在《韓味:剖開韓國人的胃,看透韓國的社會》中,引述「世界泡麵協會」在2020年提出的說法,指韓國人是世上「最愛吃泡麵的民族」,每人約5天就會吃一頓。他認為韓國人喜歡吃即食麵的原因,是即食麵的「快」,很配合韓國人的「個性」和「社會氛圍」。鍾樂偉在《韓瘋──讓世人瘋狂的韓國現象》,也提出了相似的看法,認為韓國的工業化發展令韓國人「吃飯的時間也被大幅度壓縮」,因而傾向「快速食品」。
以上的看法,能否同樣應用在香港?香港也是生活節奏非常急速的地方;三天兩頭,甚至每天早餐都會吃即食麵的人,猜想大家身邊都有幾個。回想起來,在便利店吃麵,香港只有杯麵;但有些韓國便利店會設置自助煮麵機。當年得知自助煮麵機推出時,每逢有朋友從韓國回來,我都很好奇地問對方有沒有用過當地的自助煮麵機,感想如何;但自助煮麵機來到香港後,直至現在,仍尚未掀起潮流。
我去看了社交媒體上對香港設置自助煮麵機的意見;不少人否定煮麵機的價值之原因,通常是「屋企煮就得」、「點解要畀錢煮麵」、「屋企煮好過出街食」等——所以,香港的即食麵飲食習慣,不是跟「快快吃飽」有關,而是跟「快快煮好」有關?
在韓戰與麵粉中形成的部隊鍋
所謂「部隊鍋」,就是以即食麵為主角,配搭加工肉類、罐頭食物和蔬菜,整鍋煮好的菜式(又是「屋企煮好過出街食」的東西,我很少見人在餐廳點部隊鍋)。無論是廚師、文化工作者或是媒體,都會把部隊鍋的來歷,歸因於冷戰自二戰時期,所興起美軍罐頭午餐肉飲食文化。這飲食文化在韓戰時期到達高峰,成為韓國、夏威夷和沖繩的日常飲食習慣。
想來想去,這部隊鍋故事的解釋有點簡陋;夏威夷、沖繩,都是深受罐頭午餐肉影響的地方,但他們沒有把午餐肉發展成鍋菜。儘管午餐肉的飲食歷史比即食麵的稍稍長遠,既然「部隊鍋」的主角是即食麵,我們似乎更應關心鍋裏的麵,多於鍋裏的罐頭。
當代口味的即食麵,大多自冷戰時期的1960年代發展出來。如果我們為「即食麵」畫一棵家族樹,祖宗只能是日本的安藤百福(吳百福)吧。他所創辦的「日清」,是台灣、韓國即食麵的推動者。亞洲在二戰後進一步強化的麵食文化,眾所周知,與當時美國於冷戰中的對外麵粉援助關係密切。麵粉供應與麵食生產,可說是當代亞洲麵食文化相輔相成的因素;部隊鍋應也是這麵粉家族的親朋好友了。部隊鍋的雛形由罐頭開始,然後以即食麵來普及;這個版本的部隊鍋故事,似乎比午餐肉版本具體得多。物質(things)改變,意義隨之。津津有味,又耐人尋味。
耐火的即食麵
天氣這麼冷,我們還是不要繼續聊冷戰,開始做部隊鍋好了。我們吃過不同地方出產的即食麵後,便能發現,香港的麵餅較快煮熟,但麵質較沒彈性,很易煮爛;韓國即食麵則要花較長時間來煮,但不易煮爛,非常耐火。日本的麵餅各有不同,兩種都在賣。
部隊鍋的材料,跟打邊爐其實差不多;但因它是鍋菜,最好在上桌前或於餐桌上一次過煮熟,所以要分外注意食材配搭,要挑選烹調時間跟即食麵相近的食材。這樣看來,加工肉類的確是部隊鍋的理想食材。若要配雞肉、薯仔之類,其實也好吃,但先不要下即食麵、菇菌和青葱;又若很想用出前一丁來煮,則只能在最後的3分鐘才放進去了。
【餘話】
從「即食麵」想到現代漢語
每次提到即食麵,下筆都有點猶豫。即食麵在英語的寫法很爽快:instant noodle、instant ramen,明明白白。在正式的現代漢語中,instant noodle這種麵最好叫什麼呢?「即食麵」、「方便麵」、「泡麵」、「快熟麵」?我其實會叫「公仔麵」;但這樣寫出來,似乎會為別人帶來困惑,於是改用「即食麵」,好像比較清楚。有時候覺得,飲食書寫比評論文字寫得更吃力;薯仔與馬鈴薯、忌廉與鮮奶油、士多啤梨與草莓,各種方言與異體,都不是單憑一部專業詞典,可以解決的問題。
部隊鍋。食譜
【材料】(2人份)
‧韓國即食麵……1包
‧美式芝士……2片
‧韓國白年糕……50克
‧雞尾腸……50克
‧午餐肉……50克
‧罐頭茄汁豆……4湯匙
‧韓國泡菜……50克
‧豆腐……100克
‧韓國辣椒醬……1至2湯匙
‧菇菌、葉菜、青葱花、糖、清水……適量
【做法】
1.雞尾腸切片。
2.午餐肉、豆腐切塊。
3.菇菌、葉菜洗淨,切段。
4.清水下平底鍋,與辣椒醬、糖調成湯汁,水位約為平底鍋高度的一半。
5.即食麵餅掰開,擺放在平底鍋的中央。不用下即食麵配料和湯粉。
6.圍繞麵餅,排列芝士片、青葱花以外的所有食材。
7.中火加熱,至所有食材熟透。
8.加入芝士片、青葱花即成。
作者簡介: 香港恒生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終日流連中外飲食書寫,追憶文字食光。著有《食字餐桌》、《小食部》等。臉書專頁:食字餐桌。
文、圖˙ 鄒芷茵
{ 美術 } 張欲琪
{ 編輯 } 王翠麗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