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稱得上「道德」,誰能定義?主流社會要求的規範,是否合理?常人如你我,或多或少都有些不道德,面對偽善的世界,我們應該如何自處?
日本傳奇文人三島由紀夫,極富魅力,對武士道的堅持,肉體美學的崇拜,以至憂國的敏感心靈,導致最後切腹自盡。他面對世界從不示弱,多有精準的批判。
三島由紀夫小說聞名世界,別樹一幟,其筆下散文更直接看出他的洞見。《不道德教育講座》乃其散文代表作,六十九篇反道德思辯,刺破偽善世界。
寫給年青人的書,大談學校不教的事,如應要背叛朋友、應該取笑別人的醜態、處女、肉體、自殺等議題,毫不避諱,聳動內容未讀已足以讓人好奇、思考。
例如,〈應當打從心底瞧不起老師〉。古今中外,大人總是告訴我們尊師重道,但老師是否如此可敬,抑或倚老賣老?年紀稍長,回頭一看,原來不過是常人。
我敢斷定,假如中小學生沒有打從心底瞧不起學校的老師,這種學生長大以後絕不會有什麼出息;假如大學生沒有打從心底瞧不起學校的教授,這種學生也絕不會有啥卓越的成就。
三島筆下常寫青春成長,如《金閣寺》,他從未忘記成長之苦,也曾為叛逆青年。少年面對大人的醜陋,看不起老師,在他的眼中,並非壞事,是出眾之必要。
從知識層面,老師並非面面俱全的天才,加上,已經遠離少年時代,不知疾苦。只有少年自己,才是真正了解成長的人,才能經閱讀、思考,自決人生的方向。
學生若期望老師能完全理解自己的想法,那可是懦弱的表現。老師們只須施予教育、給予訓誡,傳授知識,並且試著了解學生,就算完成了他們的工作職掌。
韓愈:「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現代而言未免陳義過高,並不實際。三島則說,學生應當視老師為普通人,能傳授知識,嘗試了解學生,已經不錯。
從老師們身上,隱約可嗅到成人世界裡的悲情和可憐、生活的艱辛與困苦。若有老師身上絲毫嗅不出這種氛圍的,他很可能是富家子弟。教書先生們的西裝袖口,多半是起了毛邊且沾滿粉筆灰的。你們大可打從心底瞧不起他們:「哎,真寒酸!」蔑視人生與真實生活樣貌,正是少年的專屬特權。
三島認為,老師是大人當中最好面對者,學生進入成人社會前,不妨先應付老師。少年的理想主義,蔑視人生與真實生活,既是專屬特權,也還原了老師的本相。
另一篇〈應當盡量說謊〉,先引華盛頓的故事,他小時候誤砍櫻桃樹,誠實認錯受讚賞。但這只是例外,換轉別人,已經大吃惡果。為了宣揚美德,其實是另一種謊言,誤導世人。
你不妨試著說個小謊,緊接著就會發現,你必須製造另一個謊言來圓謊。倘若一不留神,恐怕會脫口吐實,這下子就前後兜不攏了。為了要讓前後說詞環環相扣,必須擁有超強的記憶力,牢牢記住自己說過的每一句話。因此,大傻瓜可沒有說謊的能耐。
許多人自持誠實,宣稱自己剛正不阿,日本講求諸種美德,在三島眼中是偽善。他認為說謊講求智力,要有韋小寶的聰明,比之誠實吃虧,善用說謊者更加用腦。
若要編造真正的騙局,就該捨棄無謂的面子,勇於迎擊人生的挑戰,換句話說,也就是必須成為一個不受既定體制框束的誠實者才行!
有誰沒有欺人、自欺,這是人類的常態。少年常說大人全是騙子,實際也常說謊。因此,我們應坦承真相,編造真正的騙局,洞察謊言不受局限,才是真正的誠實者。
其實,《不道德教育講座》並非不道德,透過種種看似反道德的話題,突破固態。真正的美德,必須不斷思考、改變和創新,這才是三島賣弄機智,反諷批判之目的。
──────
想睇更多文藝嘢,歡迎Follow德尼思化: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