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People:睡眠研究中心創辦人 讓打工仔高枕無憂

明報

更新於 2019年10月08日18:39 • 發布於 2019年10月08日20:30 • Men Matters People
自小與「睡魔」角力的Jun Rivers,於港島鬧市營運睡眠膠囊,最近更設立睡眠研究中心,鑽研安睡法則。(黃志東攝)
自小與「睡魔」角力的Jun Rivers,於港島鬧市營運睡眠膠囊,最近更設立睡眠研究中心,鑽研安睡法則。(黃志東攝)

【明報專訊】世道如此,能安然入睡、發個美夢,對不少人來說簡直是天方夜譚。在這個10%人口失眠、平均每人每天只睡6.5小時的城市,有人卻豪言:「我們希望提供『極優質』睡眠,做全世界最好瞓的牀。」說這句話的廖醇祖(Jun Rivers)自小與睡魔角力,現在於港島鬧市營運睡眠膠囊,最近更設立睡眠研究中心,鑽研安睡法則,但求人人高枕無憂。

Jun掏出兩張卡片自我介紹,一張黑白色的,寫着自創洋名Jun Rivers、X for experience的CXO(首席體驗官),以及聯合創辦的初創企業Sleeep。另一張雲石灰色卡片亦走簡約風,直排列出他的中文名廖醇祖,和他小時候的洋名Joe。他拿起紙筆示範:「『廖』其實可拆為六、月、川三字,合起來就是Jun Rivers。」他將名字拆開、組合又重組,拼拼湊湊的身分,十足他拼圖般的背景:修讀媒體藝術和建築學,從事過軟件設計,愛畫illustration,玩裝置藝術……瓣數可真不少。

以上的背景,造就他和拍檔聯合創辦的初創企業Sleeep。剛剛落成的睡眠文化科技研究中心「眠社」,既有睡眠膠囊,又是一個睡眠實驗室,更有共享空間和身心靈活動中心,是繼其首間膠囊酒店「眠舍」去年在上環開業後,Sleeep的三合一大搞作。走進這座由戰前唐樓改建的3層建築,梯間保留了半爛的牆壁,牆壁全黑,光線昏暗。十來個藥丸形膠囊並列,揭開磁貼黑幕,裏面佈滿智慧功能,揚一揚手便能調校風量、光暗、音效,小小假天花上滲有橙光,甚有未來感。沿樓梯走上去,還有簡約有型的多功能用途室、智能淋浴間,和開揚的共享工作間。

眠社亦是一個應用先進睡眠技術設備,監測和分析睡眠的地方。加入眠社生活實驗室研究計劃的社友,其睡眠數據會被記錄,用來研發睡眠科技,或能造福不愛睡的香港人。不少港人也將睡眠排在較後次序,Jun在美國讀建築碩士時也是一樣,功課多壓力大,他曾有同房過勞死,自己亦試過「命懸一線」:「當時會兩三天不眠不休做匯報,以為自己好捱得。有次匯報完走出房就跪在地上、趴喺度幾分鐘。」事後他覺得慚愧:「建築師、設計師理應改善別人生活,但當自己價值觀這麼本末倒置時,有什麼資格這樣說?」

科學監測分析 鑽研安睡法則

Jun其實知道優質睡眠對生活極為重要,因為他總是和別人睡得不一樣:「小學到碩士,每間學校都有老師在課堂上把我揪出來,問我為何睡覺。」他是ADHD患者,又有渴睡傾向,要睡足8小時才夠,常常隨處睡着而懵然不知。「睡魔」纏繞,驅使他在學時找上哈佛醫學院教授門前,問他如何設計出「最好瞓」的地方。教授拿出一疊幫美國步兵改善睡眠質素的報告,Jun自此知道,依靠科學,可以令人睡得更好。

於是他開始留意睡眠科學,臨畢業前,參加應對未來社會都市化問題的比賽,更選擇針對睡眠問題,提議把睡眠膠囊分佈在高密度城市:「人口增長,地價高了,住得遠了,工作競爭愈來愈大,工時長了,犧牲的就是睡眠時間。」我們無法叫醒裝睡的人,倒是可以讓醒着的人去睡去休息。有來自紐約的客人讚這兒的牀褥,比家中幾千美元的還正;有德國人說像睡棺材,但很舒服,笑言「原來死亡都不是那麼可怕」。Jun則認為這衍生的可能是一種新的睡眠模式、新的生活方式:「常說wellness的3個支柱是fitness、diet和睡眠。10多年前開始有做gym潮流,幾年前開始吃有機食物,睡眠則是剛起步的一環。你可以瞓晏覺,或工作到很夜,在市中心過一晚夜。睡覺,不一定在家中。」

文:宋霖鈴

編輯/梁小玲

美術/謝偉豪

電郵/lifestyle@mingpao.com

查詢:sleeep.io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