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婦女停經年齡在48~52歲之間,因為卵巢停止製造女性荷爾蒙,身體也會逐漸走向老化;根據內政部統計,國人平均壽命為81.3歲,女性更高達84.7歲1,有30年左右的時間,身體處於缺乏荷爾蒙保護的狀態,除了引起各種不適之外,也會讓骨本加速流失,如果沒有及早做好保骨的工作,恐在未來導致骨折、失能等嚴重的後果,大幅影響晚年的生活品質!
停經後每年耗損5%骨本 60歲婦女半數骨鬆
雌激素能抑制破骨細胞活性,降低骨質流失速度;更年期後,雌激素急遽減少,造骨細胞趕不上破骨細胞的速度,兩者之間失去平衡,導致骨密度不斷往下滑,因此,骨質疏鬆症也成為更年期女性常見的健康隱憂。
臺北市立萬芳醫院婦產部醫師張宇琪表示,35歲左右是女性骨本最高峰的時期,之後就會以每年減少1%的速度流失,停經後更是加快至每年減少3~5%,停經5年就已損失高達25%的骨本,到了60歲時,將近半數的婦女骨密度不及格!相較於男性到80歲才有約50%的人出現骨鬆狀況,女性提早了20年2。此外,更年期婦女因為代謝變差,下盤也越來越寬大,脊椎壓迫的情況會更嚴重,在在讓骨折的風險大增,因此對停經前、後的女性而言,保骨是刻不容緩的重要課題。
盡早檢查骨密度 積極治療以逆轉骨鬆
《台灣成人骨質疏鬆症防治之共識及指引》建議年滿65歲的女性,都應進行骨密度檢測;不過,早發性卵巢衰竭、體重過重或過輕、父母有髖部骨折史、活動量不足、抽菸或喝酒、具甲狀腺亢進或低下等內科疾病,或因風濕免疫疾病須長期服用類固醇等,都是造成骨鬆的危險因子,更應盡早檢查骨質情況。「門診中,若遇到停經超過5年的患者,我都會主動詢問要不要做骨密度檢測。」張宇琪醫師表示,更年期女性常因熱潮紅、失眠、情緒低落等症狀就醫,卻往往忽略骨鬆所帶來的骨折風險,及骨鬆性骨折後對生活造成的重大影響。
臨床上,骨密度測定是以雙能量X光吸收儀(DXA)為準,之後再根據檢測出來的T值進行診斷、追蹤及治療。若診斷結果為骨缺乏、高骨折風險、甚至是已發生骨鬆性骨折的患者,建議積極使用藥物防治,依其作用可分為「抗流失」、「促造骨」,以及將兩者合而為一的「混合型藥物」等三類,目的都是預防骨鬆性骨折,患者可多和醫師討論,讓醫師根據藥物特性及病人需求,選擇最適合的藥品。
「骨密度沒有顯著減少,就代表治療成功。」張宇琪醫師提醒,防治骨鬆是一場長期戰役,唯有治療不停歇才能將骨折風險降至最低。由於骨鬆沒有症狀,很多人誤以為沒有持續治療的急迫性,便因擔心染疫或其他個人因素而延誤回診,這些都可能讓之前的藥量無法累積而失去效果。任何治療骨鬆的方式,皆須1年以上才能見效,甚至須持續3年左右,才真正達到降低骨折風險的作用,因此患者千萬不要自行停藥。
年輕就要保養骨頭 鈣D運動曬太陽不可或缺
除了藥物治療之外,張宇琪醫師分析自己門診中的患者,發現高達8成左右的女性維生素D不足,這也是造成骨密度低的原因之一。她提到,有一位從美國回台的乳癌病患,65歲左右骨密度依然非常高,詢問下得知,原來在美國時,醫師要求她天天補充維生素D,所以骨質的情況特別好。
「保密防跌一定要從年輕時就開始。」張宇琪醫師提醒,年輕時多增加10%的骨密度,就能使骨質疏鬆症的發生延緩13年,除了日常飲食講究均衡、多攝取高鈣食物之外,也別忘了蛋白質對肌肉的重要性,乳品、豆製品、黑芝麻、小魚乾及深綠色蔬果等都是很好的選擇;此外,還要避免久坐、多曬太陽幫助身體合成維生素D3、多運動刺激造骨細胞、保持適當體重、不吸菸及節制飲酒,喜歡喝咖啡的人,記得每天最好以一杯為限。張宇琪醫師叮嚀,保骨其實一點也不難,不管哪一個年齡層,都應該盡量儲存骨本。
1. 資料來源:https://www.moi.gov.tw/News_Content.aspx?n=4&s=235543
2. 資料來源:YC Lin et al. Asia Pac J Clin Nutr. 2011;20(2):283-91.
想了解更多骨質疏鬆症資訊,就看 全台骨鬆良醫。
本衛教文章由台灣安進協助提供
TW-03583-PRO-2022-Oct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