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月見團子 中秋的金字塔

Metro Pop

發布於 2021年03月17日00:00

每逢中秋食月餅,對我們來說是正常不過的習俗。遠在日本也有賞「中秋之明月」,但當地中秋的食物卻是以團子為主。一層層疊起總共15顆團子組合而成的金字塔,成為月亮以外最具代表性的另一標誌。

起源
在日本由來視月亮如神聖,在繩文時代已有敬拜月亮的習俗。由平安時代開始,日本人開始習慣在舊曆八月十五賞月,他們稱為「中秋之名月」或「十五夜」。貞観年間(859-877年)因為文化交流而傳入日本,最初只是屬於貴族間的節日。一邊賞月一邊飲酒,在小舟上配上弦樂與詩歌歡度時光。他們喜愛透過水面與酒杯內的倒影賞月,而不是抬頭仰望。

直至江戶時代,庶民亦開始有在十五夜慶祝的習慣。而民間不單單是賞月,更有收穫祭與初穗祭的意義。十五夜的時候稻米快將收成,透過拜祭用以答謝能夠平安豐收。除了正值收穫期的芋頭是祭品外,也會特地製作團子用作拜祭。有指農家為了不浪費,使用的材料是把上季的剩米磨粉。

拜祭方式
因應地域的不同,團子的形狀會有些微的不同。關東地區會是一般的圓型,而關西地區則會是如芋頭的橢圓型並會撒上豆粉。十五夜會在器皿上放上十五粒團子,並分開三層擺放。比較傳統的做法是第一層會放九粒(3x3);第二層會放四粒(2x2);第三層會放兩粒,形成一個金字塔狀。亦有為了方便堆砌,最頂層會只放一粒團子。

民間認為最頂層的團子是與靈界連接的橋樑,它可以把收穫的感謝向月亮傳達。拜祭儀式都會在可以看見月亮的地方進行,除了準備團子以外,更會使用當時收成的農作物與芒草。芒草是在日本被稱為秋之七草之一,正好到處茂密生長。民間認為它可以作為召神的媒介,使神暫時降臨寄宿在內。

日本自古以來的思考方式認為左方較為上位,所以在擺放供品時亦較重視左方。由月亮的角度觀望的話,左方會放置自然界的產物(農作物與芒草),而右方則會放置人工的產物(月見團子)。

月見小偷
各地都有流傳一個比較獨特的習俗,小朋友到別人家中偷走以上所提及的祭品都是默許的。過往也許是發生過有小偷去偷走供品後,農家以為是月神吃掉而大喜的故事。他們相信這是吉利的事情,來年會更豐收。輾轉至今變得有如萬聖節一樣,小朋友會三五成群逐家逐戶挑戰偷走供品。不同縣市會有特別的變種規側,例如秋田縣仙北郡容許單腳進入別人家,也有用帶鐵釘或鐵絲的竹桿釣到的便不算偷的說法。大人會故意提供品放到容易取得的地方,又會假裝看不見。小朋友亦投入其中,甚至會大聲宣言自己便是「月見小偷」。

TEXT:OLIVER FONG
PHOTO:網絡圖片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