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德寶回顧展 劇照花絮曝光 一個「試」字 成就船頭尺經典

明報

更新於 2020年06月18日18:37 • 發布於 2020年06月18日20:30 • 文化力場
《秋天的童話》——張婉婷執導的《秋天的童話》(1987年)於紐約取景,由周潤發(左起)、陳百強、鍾楚紅演出。(星空華文傳媒電影有限公司提供)
《秋天的童話》——張婉婷執導的《秋天的童話》(1987年)於紐約取景,由周潤發(左起)、陳百強、鍾楚紅演出。(星空華文傳媒電影有限公司提供)
《最愛》——張艾嘉(左)在港首次執導的作品《最愛》(1986年),故事圍繞一對好友戀上同一男子(林子祥飾,右)。(星空華文傳媒電影有限公司提供)
《最愛》——張艾嘉(左)在港首次執導的作品《最愛》(1986年),故事圍繞一對好友戀上同一男子(林子祥飾,右)。(星空華文傳媒電影有限公司提供)
《癲佬正傳》——爾冬陞處女作《癲佬正傳》(1986年)以精神病患者為主軸,秦沛(左)演出傷人一幕成為經典。(星空華文傳媒電影有限公司提供)
《癲佬正傳》——爾冬陞處女作《癲佬正傳》(1986年)以精神病患者為主軸,秦沛(左)演出傷人一幕成為經典。(星空華文傳媒電影有限公司提供)
手寫劇本——《秋天的童話》 編劇羅啟銳的手寫劇本。(劉彤茵攝)
手寫劇本——《秋天的童話》 編劇羅啟銳的手寫劇本。(劉彤茵攝)
德寶歌廳——場內設置「德寶歌廳」播放26首主題曲,圖為關之琳、林子祥主演的《一咬OK》。(劉彤茵攝)
德寶歌廳——場內設置「德寶歌廳」播放26首主題曲,圖為關之琳、林子祥主演的《一咬OK》。(劉彤茵攝)
罕有曝光——場內展出《秋天的童話》在美國拍攝的造型幻燈片複製品,非常珍貴。(劉彤茵攝)
罕有曝光——場內展出《秋天的童話》在美國拍攝的造型幻燈片複製品,非常珍貴。(劉彤茵攝)

【明報專訊】船頭尺在紐約大街疾跑,一心想見Jennifer——這幕是《秋天的童話》經典一刻。1980至1990年代香港電影黃金時期,除嘉禾、新藝城,德寶電影公司曾製作多部一鳴驚人的作品。電影資料館近日舉辦展覽,展出大量從未曝光的劇照、花絮、宣傳素材,甚至《秋天的童話》手寫劇本。不只是商業掛帥,有別於主流功夫及喜劇片,德寶產出當時另類的創作,涉及社會弱勢社群、城市愛欲、穿越時空等,更造就所謂「C片文化」。無論C片抑或整個德寶,一句到尾還是個「試」字。

走入展場,即被左方懷舊歌廳吸引,台上播放林子祥的《似夢迷離》,為電影《一咬OK》(1990年)主題曲。展覽「創意搖籃──德寶的童話」場內裝置一角「德寶歌廳」,啟發自譚家明執導、王家衛編劇的《最後勝利》(1987年)的場景來建,播放26首主題曲。香港電影資料館一級助理館長陳彩玉提醒,不如先看看右方的大事記,資料相當豐富。館方曾舉辦嘉禾、新藝城的回顧展,德寶為昔日三大公司之一,現由星空華文傳媒電影有限公司持有有關版權。去年頭開始籌備至今,回想入倉發掘過程,陳彩玉說:「今次是『開倉』式讓我們任用資源、紀錄、圖片、物品,很多珍貴及未見過的素材,一邊找一邊嘩嘩聲。」

商業與創作自由 「兩條腿走路」

德寶電影公司於1984年成立,由商人潘迪生伙拍導演洪金寶、策劃人岑建勳主理。岑建勳於1987年離開,德寶創作改由冼杞然、陳學人領班,至1992年結束共出品了67部電影。開山作品《雙龍出海》,為同年嘉禾、寶禾賣座片《神勇雙響炮》之續集,均由洪金寶監製。陳彩玉解釋:「你會奇怪創業作為何要跟嘉禾的系列,這主要是為了等觀眾認識德寶的出現,但我認為作品不太能代表德寶味道、精神的。」真正揚起旗幟的首作為《等待黎明》,邀請《號外》創辦人、文化人陳冠中撰寫劇本,浪潮先鋒之一梁普智執導,周潤發、萬梓良、葉童主演。故事講述3人因為日軍佔據香港,赴舊金山的計劃幻滅,亂世陷入苦戀,更有自殺式爆炸犧牲的場面。此作票房只收700多萬元,跟《雙龍出海》的1800多萬元差距甚遠,但作品衝出香港及獲獎,亦展示德寶大膽精神,即為另類。

德寶成立早期已有清楚目標——「兩條腿走路」。電影資料館為今次展覽及研究計劃,製作一本超過200頁的電子刊物,上載官網供免費下載,收錄了多篇德寶功臣訪談,以及學術分析有關電影中的文化政治意含,值得細閱。當中收錄岑建勳提到,當時公司給予自由度大,兩條腿是指一方面必要照顧商業元素(例如「卡士」),另方面「要拍一些創作人想做的題材」。主流充斥功夫片及喜劇,德寶不怕去碰「收得」元素以外的題材,亦拒絕為渲染而渲染的黃賭毒故事。陳彩玉點出張艾嘉在港首次執導的作品《最愛》(1986年),一手包辦劇本及主演,被指有台灣導演楊德昌作品味道:「當時本港很少兩個女子做文戲主角,然後涉嫌之間很親密的情誼,有點似《七月與安生》(2016年)。」

「讓他試」 拍出邊緣人處境

1985年德寶租用4個影院,並有了自家院線,出產片量需求大增,成為一大轉捩點。由此,岑建勳想到了A、B、C片的分類,A片即是投資大的檔期戲,至少上映3星期,票房預計2000萬元以上;B片起碼支持到2星期放映,票房預計700至900萬元;C片則預僅公映1星期及票房只得300至400萬元,而此等電影拍攝成本約百多萬元,功能本為「攝期」,但實驗性質亦更強。德寶請陳冠中負責C片創作小組,1986年他一共參與5部作品,當中不乏新鮮之作,包括《聽不到的說話》、《癲佬正傳》、《戀愛季節》。

《癲佬正傳》幾年前因為《一念無明》(2017年)再引起熱論,這是爾冬陞首部執導長片,他當時拿着有關精神病人的劇本,在港幾乎無前人為之,亦無公司肯投資。然而獲岑建勳一句「讓他試」首肯,卻指示必定要找有名演員來坐鎮。故事由周潤發、梁朝偉及現最為網民流傳的秦沛演患者,葉德嫻飾記者,而《聽不到的說話》則以聾啞人士為主軸。此等作品某程度是人文關懷,反映社會1980年代經濟穩定下,開始關注邊緣人的無力處境。

《秋天的童話》手寫劇本曝光

走在場內的展櫃前,被林青霞、梁朝偉、黃耀明等的罕有花絮、菲林造型照、連戲相簿、明信片弄得失魂。陳彩玉指一指《秋天的童話》手寫劇本,為導演張婉婷慷慨贈予館方,紙面發黃並有Mr. Fat(張婉婷對周潤發的稱呼)簽名。作品以紐約為背景,十三妹(鍾楚紅飾)遠赴找男友Vincent(陳百強飾)一起讀書,卻發現對方變心。安頓她住宿的船頭尺不修邊幅、愛賭錢,二人日漸生情,成就「女人真茶煲」等俚語的經典對白。陳彩玉指出,在尋獲的劇照底片中,其中一幕拍到船頭尺選購老套領呔赴約,成品卻被剪掉了。細看電子刊物,訪問亦提及因成本緊張,作品有一半在港拍攝,由美術指導黃仁逵重現在美取景的殘舊房子。而在紐約街頭時,為捕捉船頭尺奔往女方時的美麗陽光,每天黃昏請周潤發狂跑一次,當時作為新人的張婉婷戰戰兢兢,但終捕捉到點石成金的一刻。

中產移民作品 貼合時代變遷

與其要歸納德寶的「格」,不如從作品看看如何反映到香港的多面體。德寶樹立品牌後,作品不少傾向現實寫實,加上不拍古裝片的主張,創作人捕捉社會面貌的一些過渡。當時德寶陸續被媒體形容為出產「中產電影」。1970年代起經歷經濟起飛,本港出現中產的新興階層,電影日漸從草根出現更大幅度轉向。刊物收錄嶺大中文系副教授黃淑嫻提及《最愛》中的含蓄,正正代表人物傾向追求物質豐盛生活,為之保守。電影研究者何思穎則指出德寶的中產意識,包含繁榮立品而同情社會弱勢的狀况,但《地下情》(1986年)則反映一群有中產水平生活的人,卻欠人生目標而充滿焦慮,進一步探究港人心理面貌。

德寶成立於《中英聯合聲明》談判發生時,無可否認,不少創作流露對身分政局的情緒。奇情片《夢中人》(1986年)講述男女主角上世為秦國夫婦,被秦始皇害得雙雙含冤致死,千年後再在香港相遇,黃淑嫻分析電影就回歸及歷史的隱喻,「突然之間你不堪的過去來找你」。而浸大傳理學院電影學院副教授吳國坤則對比上海及香港抗日電影,撰寫《等待黎明》中的地域及身分政治。若說較為直白的觀察,倒是作品有大量移民、異地故事,包括最家喻戶曉的《富貴再逼人》(1988年),驃叔一家移民到加拿大,文化差異接二連三。《異鄉故事》(1987年)講述女子被迫流落日本成為陪酒,《痴心的我》(1986年)選址加拿大,種種飄泊流離,可謂集體呈現當下社會的情緒。如果德寶一直運作至97後,或者又會帶來部部時代之作。

「展覽英文名是A Different Brilliance,其實好像香港,那就是德寶多元,如此意料不及就成為一些經典。你肯做唔同嘢,先有可能。」陳彩玉總結道。從德寶短短8年間的爆發,為日後影人示範了好一段路。什麼都可能,除風格敢嘗試,也全賴創作自由。本月有不少港產片上映,不知你能找到多少此等創作精神?

■「創意搖籃——德寶的童話」展覽

日期:即日至8月30日

時間:上午10:00至下午5:00(逢周二休館)

地址:西灣河鯉景道50號香港電影資料館

門票:免費

查詢:www.filmarchive.gov.hk

文:劉彤茵

編輯:蔡曉彤

電郵:culture@mingpao.com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