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鄰居噪音難安寧 「恐音症」對細微聲音異常敏感

活好的 So Fit So Good

發布於 2023年02月20日11:50

台灣女藝人隋棠早前被鄰居投訴放任孩子清晨及深夜製造噪音,導致無法睡覺而要看精神科及吃安眠藥。不過,隋棠反駁指鄰居對噪音相當敏感,風吹樹枝刮到大樓外牆的聲音都會吵到他,又嫌屋苑中庭的噴水池太嘈。

隋棠與鄰居誰是誰非不得而知,但有些人確實對聲音異常敏感,如受不了別人咀嚼、嘆氣、索鼻的聲音,又或對水滴聲或時鐘的滴答聲感到煩躁不安,原來他們是患了恐音症(Misophonia)。

什麼是恐音症?

患者對聲音的感覺放大很多倍,大到忍受不了,又或對某些聲音產生異常強烈的情緒,如憤怒、焦慮、厭惡、害怕,有些人甚至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或要立即離開現場。根據美國精神醫學學會出版的診斷手冊,恐音症可以歸類為一個特定的恐懼情況。

成因

目前醫學界未知確必原因,有研究指是與大腦的結構有關。相較於一般人,恐音症患者聽到噪時,大腦的前島葉皮質在腦內其他部位引發更多活動,尤其是腦內掌管長期記憶和情緒的區域,導致出現強烈的情緒。患者分泌髓磷脂也較常人高,相信也與恐音症有關。另外,有說法認為與心理及生理因素,以及家族史或遺傳也有關。

常見觸發恐音症患者的聲音

  • 吃喝的聲音,如咀嚼食物或香口膠、啜飲料。
  • 呼吸聲、索鼻涕聲
  • 輕敲手指或腳趾聲
  • 大聲打鍵盤的聲
  • 手錶或時鐘滴答聲
  • 馬桶沖水或滴水聲
  • 大力握紙或塑料的沙沙聲

症狀

  • 情緒反應:憤怒、焦慮、厭惡、害怕、被刺激
  • 身體反應:血壓升高、胸部受壓或緊繃、雞皮疙瘩、心跳加速、出汗
  • 行為反應:離開該地方、對發出聲音的人或物件說話或大喊大叫、暴力或非暴力行為停止聲音。

當症狀不嚴重時,患者可能只會有情緒和身體反應;如果症狀嚴重,可能會有強烈的行為反應。

治愈方法

目前恐音症沒有明確的治療方法,但一些認知行為療法和干預手段可改善患者的受困情況。

  • 例如患者聽到討厭的咀嚼聲時,可試圖看看可帶來正面情緒的影片,降低患者對咀嚼聲的厭惡感。
  • 當出現觸發患者有強烈情緒的聲音時,可戴上有助降低噪音的耳機或做其他活動轉移注意力。雨聲、瀑布聲或其他大自然的聲音對覆蓋這些觸發情緒的聲音有不錯的效果。
  • 進行放鬆訓練,如腹式呼吸、冥想和肌肉放鬆,都可以降低生理症狀,穩定患者的心神。

原文刊登於活好的So Fit So Good

記得同時留意我們的FacebookInstagram & Youtube 啊!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