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理念:
創客【埕】Maker Agora
命之為【埕】,必有其公共性、分享性、共創性。
設計不再只是美學風格,而是一種創新思維。近十幾年來,「跨域學習」成為顯學,著重實作技巧與跨領域合作,並觀察使用者的真實需求,鼓勵大家激發創意來解決問題。
「跨域學習」成為21世紀的顯學,國立交通大學決定開辦ICT工坊。圖/ UPGA 瓦建設計提供。
向來以自由與創新校風聞名的美國史丹佛大學,強調「跨域學習」的概念,開辦設計研究學院「d.school」,聚集人文、法律、商業、工程或醫學等不同系所教授與學生,共同腦力激盪,找出最具創造性的解決方案,而這股風潮也逐漸襲捲台灣的大學。
為了翻轉台灣傳統的被動學習模式、欠缺「實作」的大學課程,國立交通大學決定開辦ICT工坊(Innovative Creative Technology),並委託UPGA 瓦建國際設計許偉揚總監重新設計交大工程一館,期望在此空間集結不同領域的教師,規劃更具特色性、前瞻性與創新性的課程,讓學生們積極學習新議題與提升實作能力。
國立交通大學ICT工坊,由UPGA 瓦建國際設計許偉揚總監重新設計交大工程一館。圖/ UPGA 瓦建設計提供。
交大工程一館建於民國55年左右,是交大第一批校舍,建築較為老舊。經由許偉揚總監重新設計後,空間風格偏向簡約俐落的工業風,運用金屬、水泥、木材等原始素材,牆面油漆也很簡單,整體氛圍類似麻省理工媒體實驗室(MIT Media Lab)。
對許偉揚總監來說,ICT工坊是一個重塑共創經驗與共享知識的實作平台,以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學習為出發點,透過交流激發出創意,重新定義閱讀與多元創作的可能性,並藉此帶動「創客」(Maker)的學習模式,突顯「從做中學」這件事。根據此概念,他將ICT工坊所在的基地命名為「創客埕」(Maker Agora),進一步闡述空間的公共性與互動性。
許偉揚總監將ICT工坊所在的基地命名為「創客埕」。圖/ UPGA 瓦建設計提供。
ICT工坊是一個實作平台,以互動學習為出發點。圖/ UPGA 瓦建設計提供。
他也透過空間配置與傢俱,試圖創造互動學習的模式、人們社交的機會。在開放式的教室中,採用大量的活動傢俱,讓教師因應不同課程內容,自由拼組或移動桌椅,適當地調整不同的使用型態,同時討論區域設有白板,使用者可以隨時寫下靈感。
「ICT工坊發想創意的過程很多元,也很類似大學社團的運作方式。」許偉揚總監表示,社交對激發創意是必要的,每個人的點子與交流模式也不盡相同,有些人熱愛發表意見,有些人則喜歡整理筆記。
開放式的教室中,採用大量的活動傢俱。圖/ UPGA 瓦建設計提供。
ICT工坊發想創意的過程類似大學社團的運作方式。圖/ UPGA 瓦建設計提供。
他也提到,在這工坊實作參與中,一個創意在一個下午就有機會產出實體。過去的習慣是討論好想法、擬定時程表後,再委外加工廠開模製作,但現在到ICT工坊就能自行將創意落實,每個人都像是一座創意自造者。
ICT工坊不只打破科系限制,讓不同領域的學生都能接觸設計,將「想」與「做」綁在一起,同時也翻轉了台灣的校園美學與公共工程。
ICT工坊將「想」與「做」綁在一起,也翻轉了台灣的校園美學與公共工程。圖/ UPGA 瓦建設計提供。
許偉揚總監表示,從過去單向「想」的被動學習模式,欠缺「實作」的大學課程,到今日創意創新成為競爭主體的時代來到,翻轉了傳統學習觀念。透過此一跨域概念,希望以人與人間的互動學習為出發點,透過交流激發出創意,重新定義閱讀行為與多元創作的可能性,並從此帶動且發芽台灣高等教育Maker學習模式!
ICT工坊將帶動且發芽台灣高等教育Maker學習模式。圖/ UPGA 瓦建設計提供。
攝影:李國民影像事務所
延伸閱讀:再掀本土漫畫風潮!台灣首座漫畫基地「埕」
想追蹤更多設計、藝術與生活類報導嗎?點選瘋設計LINE生活圈加入好友,帶你欣賞更多精彩創意!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