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寶寶出世的時候,就如一張白紙,或者先天上每人性格有不同,但外在環境因素也可以影響人格的養成。而當中影響小朋友最大的自然是爸爸和媽媽,因為見面時間最多,最開初教導孩子的也是父母,所以父母的教養方式和營造的環境,會影響寶寶日後的人格發展。
Photo from MamiDaily
父母的教養方式
父母的教養方式會影響孩子如何表現個人本質,幼兒也會從他人的反應來修正自己的行為,再慢慢影響本身性格。父母和子女互動時,會不自覺地從動作與情緒傳達出訊息,寶寶即從大人的回應來建構自我意義。換言之,如果家長常常對孩子感到不滿,很少給予正向的關懷和讚美,孩子就會認為「自己是不好的」,漸漸地就較少表現自己。長大後,他們顯現出來的性格就是比較畏縮。因此,大人給予孩子的每個回應,都會影響其人格發展。
Photo from MamiDaily
10個貼士助父母教養
既然父母對孩子的教養方式,對孩子成長極大的影響,那麼父母又應該如何進行教養?以下有10個貼士,有助父母了解自己的教養模式是否正確。
1.以身作則
父母對孩子有所要求的同時,也要把自己樹立為學習與模仿的好榜樣,以免孩子心理出現「點解你得、我唔得我」的疑問。
Photo from MamiDaily
2.雙親教養態度一致
若家長發現另一伴的教養態度和自己不一致,應該私下協調並達到共識,避免在子女前面爭吵,或一前一後給予不同的行為標準,以免孩子產生混淆。
3.給孩子肯定
父母必須時常擁抱孩子,給予肯定、鼓勵與讚美。特別是當子女有良好表現時,即使只是1件小事,也可以抱抱他們並說「你好叻呀」,讓孩子產生自信心,另一方面也能增強這個良好行為的持續性和影響力。
4.接納子女差異性
每個孩子天生都是不一樣,不論是個性或是其他發展,但是父母需要公平地對待每個孩子,接納個別差異,並因應他們的能力而有所調適。如怕生的孩子,到了新環境後就不應該強迫他立刻與人打招呼,而是應該給他多點時間熟悉環境,然後再帶他和其他人打招呼。
Photo from MamiDaily
5.讓孩子有自主權
許多父母會認為孩子還小,能力或心智都不足以自己做決定,但事實上並非如此。在幼兒開始有表達能力時,就已經是獨立的個體,因此父母應該要在合理的範圍內給予孩子自主權,讓他練習「選擇」,並要他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任,而不是大人事先幫他處理好一切。
6.和孩子討論家庭規則
每個家庭都有屬於自己的原則和規則,定規則前應該要和子女一起討論,甚至連破壞原則的懲罰也應討論,只要不遵守就要承擔當初親子協商出的懲罰。當然,有罰就有賞,如果表現良好,自然獲得該有的獎賞。
7.犯錯時要糾正
當孩子犯錯時,除了給予懲罰,一定要告訴他理由,讓他知道有什麼錯,而不是單單罵他就覺得足夠。
Photo from MamiDaily
8.時常自省
父母老抱著「這是為他好」的心態,也自以為這樣是最好的方法。事實上,孩子第一次來到世上,父母也是第一次養育孩子,一切都是全新體驗,所以父母應該和子女一起成長,並且不斷檢視自己的教養方式,究竟是幫了他還是害了他。
9.敏銳察覺
父母要能察覺到寶寶的需求,特別在情感上,要能了解孩子為什麼有不一樣的情緒反應。
10.營造民主溫馨的家庭氣氛
如果整個家庭氣氛是開放的,父母和孩子自然會有平等的互動。當然父母需要用心營造,避免老是命令孩子,應允許他們表達意見。
Text:Mami Editorial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