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網絡短片起家的「試當真」YouTube 頻道交出首部電影長片《公開試當真》,源起為主創之一許賢,計劃以八個月時間,追蹤拍攝香港應屆文憑試考生從備戰到放榜的歷程,主要對象就是參與「試當真」《校花校草選舉》並成為校草季軍的滕毅康(阿康)。過程中許賢一同報考,陪同阿康一起溫習與等待最終成績。數百小時的素材剪輯成十集的《EA Exam 真係驚》,於網上備受歡迎並累積口碑,於是有了「電影版」的企劃,促成了《公開試當真》的誕生。
「試當真」品牌以「紀錄片」打響電影頭炮,出乎其支持者甚至自身創辦人的意料之外,因其本來主打搞笑劇場,香港主流觀眾亦一直有慣常印象:進戲院看的電影都是劇情片。有著一定規模排片,從《EA Exam 真係驚》衍生而來的《公開試當真》,算是一次難得機會,打破坊間的迷思。去年同由高先發行的《給十九歲的我》算先行者,卻引起爭議並最終撤映。對照下更突顯這次《公開試當真》紀實處理、美學方法的優秀,有機會可再詳細分析討論。至少可見非劇情片類的紀錄片,作為電影的一大分支,也有其豐富多元的面貌,尚未被本地發掘,相當值得在大銀幕上觀賞,並持續找尋更多呈現的方式。
《公開試當真》從構思到拍攝皆由 YouTube 頻道「試當真」班底包辦,後期剪接、配樂、聲音效果的環節就找來了專業外援,尤其剪接一環是重點,在於要展示與網片的分別,交由熟悉電影媒介的張叔平操刀;也在於引入一個第三者的角度,帶有距離去重新審視所有拍攝片段而再組合,在大眾代入理解故事,與熟悉「試當真」支持者品味之間,找一個緩衝的平衡。《EA Exam 真係驚》推出時期與主角考試、放榜幾近同步,邊剪邊播的狀態,讓觀眾有現場體驗的錯覺;《公開試當真》相對有更長時間沉澱,再思考主題怎樣表達,作品更像有系統的回望整理,理順從個人到體制再回到自身的敘述結構,是真正完成的版本。片長規限亦讓《公開試當真》更集中於阿康與許賢的主線,取捨旁枝後更見精煉。
剪接節奏張弛有度
改變畫面接駁的順序及速度,可讓觀眾看得見拍下瞬間的珍貴之處。《公開試當真》的緩與急,是拍與剪的結晶。快速濃縮的是阿康的補習日程,排得密密麻麻的時間表,佐以試當真常用在其廣告片的配樂,當某商品出現就能解決某種問題的時刻,既貼題又諷刺;阿康與許賢上中文課,講師以街頭叫賣的密集字詞轟炸,同一課室三場戲,字卡打上三次時間,分別可見兩人肢體語言及臉容變化。一堂接一堂、一科接一科,緊湊的視覺表現,準確地傳遞預備公開試的狀況,身心繃緊。
靜候的段落更難發現,也更難在有限時間、海量材料裡留下來,但《公開試當真》有容納觀察的空間。之於《EA Exam 真係驚》,《公開試當真》最顯著停駐的自當是阿康放榜,更樸素、完整地鋪陳從阿康進入課室、等待結果、接過成績表、返回座位的一整套動作,不需剪入他人說法或反應,就以阿康的情緒作連貫。
下禮堂後的鏡位亦不動,不像原片來回切換,就直接拍阿康的分享,左邊是阿康,右邊見許賢一路聆聽,沒有介入。阿康說完後,鏡頭仍留在這畫面,看到他們的表情,許賢對阿康的話有何情感反應,然後迎來許賢輕拍阿康肩膀一下的瞬間,才結束。那氣氛醞釀、逐步發酵,再到許賢作為陪伴者不發一言,最後輕微而溫柔的肢體語言,那姿態、那關係、那情感,盡在一格內捕捉。
純粹過渡的詩意
長期拍攝看似隨意瑣碎的片段,沒有推進起承轉合的作用,卻在事後回顧,被賦予提升的意義,於電影前後有所連結及過渡。《EA Exam 真係驚》與《公開試當真》同樣在提及取消口試時,剪入了人們戴著口罩的日常,那乃屬於疫情時代的日常。在《公開試當真》的脈絡,疫情、網絡短片實是隱藏的副線,阿康既是疫情期間上課的一代,亦是在這時期建立大量觀看社交媒體短片習慣的一代。
《公開試當真》所運用的手機畫面也相當具神采,在大銀幕看亦特別容易辨認。全片常見車上路程,烙下兩主角日以繼夜在路途上追趕不知甚麼的印象,亦多見他們趁著空檔補眠,側寫了其精神面貌,也留下之後阿康出事的伏線(「試當真」其他真人騷節目《同囚易》、《廢柴足球傳》也揭露許賢相近的健康問題)。
有兩段短促並用作過渡的手機拍攝,沒上文下理,卻見兩人對比的詩意。在講述阿康上學最後一天,電影在之前插入了一幕,睡覺的阿康在車上突然醒來,看似不知身在何處。呼應片首引用德國作家萊辛之言,我們仿似看到了這一代的迷茫處境,不止阿康,還有考生及香港的年輕人。另一段拍著熟睡於車內的許賢,與車外略過的風景並置、交疊。不為甚麼,或是攝影師當下的靈感,就先拍下,卻出現在電影,留待觀眾閱讀。我對這一鏡看得特別出神,想起許賢以前也是一直拍著自己長時間練習「的波」,偶爾見焦點在周邊的動物或天色,有時彷彿風景才是主體,許賢只是身處其中的一個靈魂。
大特寫的感染力
人臉卻始終是《公開試當真》最好看的一環,拍攝人物的紀錄片核心就是人,看到人的真實就成立。因為關係親近,所以鏡頭也貼近。觀眾一看阿康與許賢的眼睛,何時精靈,何時倦怠,不需解說已可同理。還有阿康向觀眾展示傷口,逼近銀幕的特寫,教人不忍,卻盡顯阿康對鏡頭的信任。
阿康從參與校花校草比賽,到泰國拍音樂錄像,然後在這紀錄片被長期追蹤拍攝,慢慢由幕前表演者的角色,轉為專心回到學生身份應試。本常以笑容面向鏡頭,卻終有拆下陽光開朗的一面,去表現其激動,以至後來帶傷示人的頹唐、再振作,後又見不甘。於是《公開試當真》詳盡記錄了屬於一個人內在精神成長的關鍵階段。
阿康的歲月痕跡可直接在畫面看見,許賢的創傷則透過他與媽媽互動的張力(眼神、語氣的銳利及靈巧)所透視。攝影機拍著媽媽感言,然後拍到站在另一攝影機後的許賢,看其即時反應,及至之後兩人同框,那段機鋒、幽默又溫情的對話 / 峙,將心結坦露人前,直指向電影 / 節目取材的源頭,許賢對公開試的關注。是以《公開試當真》不止當下,實在還帶有許賢的作者意識,對於自身經歷的回溯,再提升到代際及社會層面的課題探討。
關乎剪接的節奏、捕捉神奇的瞬間、見證成長與過去,都是時間的雕刻。《公開試當真》正是一部以時間成就藝術的佳作。
後記:
上回在 FilmBurns 電影薪火撰寫有關宮崎駿動畫《蒼鷺與少年》的文章結尾,引用了許賢在《EA Exam 真係驚》系列的分享,想不到下一次再在這平台發表的,就是此系列電影版的評論。妙哉。
按此了解更多 FilmBurns 影視資訊
同埋 Follow 我哋社交平台:
Facebook:@FilmBurnshk
Instagram:@FilmBurnshk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