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轉變中尋出路

HKAPA 香港演藝學院

發布於 2022年05月01日03:00

經歷兩年多,疫情似遠還近,當生活節奏再次慢下來,要尋找變化中的出路,自主學習也許是一途。「劇場構作」是演藝學院開辦的全新戲劇藝術碩士課程,應屆畢業生梁曉端學以致用,出任城市當代舞蹈團劇場構作,以新思維探索表演藝術更多的可能性。另一位將於明年畢業的戲劇藝術碩士(戲劇教育)學生王家兒,擔任電視台編導十年,在工作低潮時選擇離開不再舒適的舒適圈,闖進劇場世界,從混沌中重新尋找自我。

梁曉端
梁曉端

梁曉端在戲劇界並非新鮮人,多年來參與不少本地藝團演出,同時是推動表演藝術教育的中堅分子。說到戲劇啟蒙,始自中學老師岑偉宗(音樂劇及舞台劇作詞人),但真正的火花出現在大學一年級,主修體育運動,卻因緣際會參加了新域劇團的工作坊,演出前戲劇學院院長潘惠森教授編導的《李逵的藍與黑》,從此離不開劇場。

「我入行前沒有接受過任何科班訓練,幸運地得到很多前輩和劇團給予機會,後來自己發覺需要進修,不能單憑一股熱情去做。」其時由新加坡劇場之父郭寶崑創辦的戲劇學院來港招生,她負笈新加坡修讀專業表演藝術課程,及後旅居韓國和新加坡從事戲劇教育工作。

梁曉端劇場構作城市當代舞蹈團作品《甩隙咔》。編舞伍宇烈,特別演出黃狄文、曾浩鋒。(相片由城市當代舞蹈團提供)
梁曉端劇場構作城市當代舞蹈團作品《甩隙咔》。編舞伍宇烈,特別演出黃狄文、曾浩鋒。(相片由城市當代舞蹈團提供)

實現劇場構作思維

近年回歸香港,梁曉端加入城市當代舞蹈團兼任導演及教育推廣,適逢演藝學院開辦戲劇藝術碩士(劇場構作)課程,她坦言最初對劇場構作認識不多,「了解後發覺很複雜,劇場指導、戲劇顧問、文學部、資料搜集……全部屬於劇場構作範圍,究竟這是甚麼呢﹖」

她笑稱秉承一貫性格,對不認識的更加想了解嘗試,但其實真正引發共鳴的是課程理念,「劇場構作並非一個工作崗位,而是一種思維,不論由表演者轉做教育者,或由教育者轉做創作人,重點不在職銜,是背後的創作、合作思維。作為一個累積了十多二十年實踐經驗的行內人,我需要的是從論述、知識層面上理解表演藝術,透過理論審視亞洲、歐洲,以至世界所想像的藝術形式。」

梁曉端於新加坡國家美術館演出受陳宗瑞畫作啟發的作品《In Her Hands》。
梁曉端於新加坡國家美術館演出受陳宗瑞畫作啟發的作品《In Her Hands》。

學院課程涵蓋四大面向,包括製作劇場構作、機構劇場構作、策展及表演文本,這些她過往皆曾涉獵,「通過課程能同時探索四個領域的多樣性,以及運用劇場構作思維開拓更切合當代語境的創作模式,這是課程的獨特之處。」

在學期間,梁曉端一直兼顧城市當代舞蹈團副藝術總監(教育)的工作,更主動提出轉任舞團劇場構作,「學習和工作互補,透過所學應用在職場上,我希望運用專業知識支援舞團的未來發展。」

梁曉端為三歲及以上兒童導演了一場互動表演,並在韓國(左)和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 Octoburst!Festival 上演。(右)
梁曉端為三歲及以上兒童導演了一場互動表演,並在韓國(左)和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 Octoburst!Festival 上演。(右)

作為本地舞蹈界的舞蹈劇場構作第一人,日常職責不止於製作層面,除了參與創作討論、梳理作品結構、處理文本、整理資料外,同時可發揮策展角色,「我會參與節目策劃,制定發展策略和目標,讓當代舞與普羅大眾接軌。」她直言有「少少野心」,希望將劇場構作思維帶入舞團,「我們經常說協作共創,其實劇場構作思維比跨界協作更複雜,在劇場內每個人都是藝術家,無論台前幕後,還是行政人員,每個人如何在不同位置上實現協作思維﹖我期望可以跟同事們和其他同行人分享更多。」

王家兒
王家兒

迷失中尋回自我

相比起梁曉端,王家兒的自我探索之路來得較迂迴。雖然從小愛表演,亦幻想成為喜劇演員,但同時認為需要更了解社會,所以考進香港中文大學後選修政治與行政學,其後加入港台電視部擔任編導,十年間三次獲頒國際電視獎項。豈料近年社會環境轉變,電台調整製作方針,在資源銳減,工作量大增的高壓氣氛下,病魔突然來襲。「有日突然全身不能動彈,大驚下立刻叫救護車送入急症室,但始終找不出病因。那時候我想:有甚麼事是一直想做而未做﹖第一時間想到的是—未能進入演藝學院讀書是人生最大遺憾。」

說到底,她一直沒有放棄戲劇夢,當編導期間曾報考演藝戲劇學士課程。「我每次入場看舞台劇都會留意場刊上的演員簡介,發覺大部分出色的演員都畢業於演藝學院,所以在我的認知中,學好演技一定要入演藝學院。」第一次投考名落孫山,她以為自己欠天分,「後來才知道,原來申請入戲劇學院,報考七、八次是平常事,只怪我當時太快放棄。」

王家兒曾在電視台擔任編導工作。
王家兒曾在電視台擔任編導工作。

病癒後,她偶遇昔日面試的學院老師,在對方鼓勵下報讀戲劇藝術碩士(戲劇教育)課程。面試過程出奇順利,連她最擔心的即興演出亦有超水準表現,「老師請來主修戲劇表演的同學跟我們合演一段戲,多得同學迅速帶我進入狀態,當我進入角色後竟然即時痛哭起來,淚流不止,想不到原來我也有演戲能力。」

開課後,最讓王家兒驚訝的是學院老師的網絡遍及全球,「在世界各地戲劇教育界最頂尖的老師都給黃婉萍老師請來講課,例如過程戲劇探究,邀請到John O'Toole教授專程飛來香港主持工作坊,讓我們現場感受大師威力,開闊眼界。」

令她開闊眼界的,不只是大師來訪的體驗,還有不同的應用劇場課堂讓她在戲劇探索之路找到更深的意義。例如她在第一年的學習中,設計過程戲劇並在中學生的戲劇課堂實踐,讓學生反思不同的人生議題,對她來說比單純的演戲更有意義和滿足感,「我愛戲劇也愛教育,用戲劇方法啟發學生思考,是很享受和快樂。」另外,和同學一起創作互動劇場、論壇劇場、沉浸式劇場,可以和觀眾近距離交流,「戲劇重視交流,應用劇場讓我和觀眾有深刻直接的對話,所以我發現慢慢愛上了應用劇場。」

王家兒與同學參演沉浸式劇場,觀眾可以投票選擇劇中結局。
王家兒與同學參演沉浸式劇場,觀眾可以投票選擇劇中結局。

去年,王家兒與兩位同學向校方申請於實驗劇場上演互動劇場,「今次演出自覺跨進一大步,在指導老師鄭傳軍的引導下,真正感受到如何跟對手交流,以及在過程中反思如何實踐參與式劇場的設計,令觀眾能從中獲得更大的思考空間,令我很有成就感。」

踏入碩士課程最後階段,她直言對未來未有確切計劃,只想好好享受當下。「疫情下課堂再次停頓,我視之為自我沉澱的好機會,日常生活一直推着我們走,完全沒有時間停下來,現在多了時間做運動、看書和做喜歡做的事。人生有上有落,我深信疫情總有天會過去。」

2022年初王家兒和同學策劃互動劇場,探討人生有沒有選擇,並和舞台及製作藝術學院同學合作。
2022年初王家兒和同學策劃互動劇場,探討人生有沒有選擇,並和舞台及製作藝術學院同學合作。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