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將近,冰涼的冰沙是消暑聖品。然而,英國卻傳出多起兒童飲用冰沙後出現休克、低血糖等嚴重症狀。研究指出,這些案例可能與冰沙中添加的「甘油」有關。究竟冰沙為何會添加甘油?我們又該如何注意食品安全?
一項發表於國際期刊《兒童疾病檔案(Archives of Disease in Childhood)》的研究指出,2009年至2024年間,共有21名2至7歲的孩童在飲用冰沙後約1小時內,出現意識不清、低血糖、代謝性酸中毒、假性高三酸甘油脂血症及低血鉀等症狀。
經診斷發現,這些孩童均有甘油尿症,排除先天性代謝疾病後,醫師推斷是冰沙中的甘油導致「甘油中毒症候群(glycerol intoxication syndrome)」。
幼童無法有效代謝甘油,FSA建議4歲以下避免食用相關冰品
研究指出,冰沙中添加甘油可防止結冰,並做為甜味劑取代糖,尤其常見於標榜健康的無糖冰沙。
雖然人體可代謝甘油,對成人及年紀較大的孩童無虞,但幼童的生理機能尚未成熟,可能無法有效代謝甘油,導致甘油累積於體內,引發血糖及水分驟降,出現頭痛、噁心等症狀,嚴重時甚至導致低血糖、顫抖、頭暈、癲癇或休克。
研究主要作者、愛爾蘭都柏林大學學院兒科教授克魯舍爾(Ellen Crushell)認為,全球每天有數以萬計的兒童飲用冰沙,這21個案例可能只是冰山一角,許多人可能僅出現輕微的噁心、嘔吐等症狀而未就醫。然而,無人能保證下次飲用是否會出現更嚴重的問題。
英國食品標準局(FSA)目前建議4歲以下幼童,避免食用含甘油的冰品飲料,11歲以下則不得食用超過1杯。研究人員進一步呼籲主管機關修改指引,以體重而非年齡作為建議食用標準,或將避免食用年齡提高至8歲。
甘油是什麼?為什麼食品中要添加?
林口長庚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指出,甘油(丙三醇)是無色、無臭、略帶甜味的黏性液體,具有強吸水性,是合法的食品添加物,分別於食品、藥品與個人護理用品中,發揮不同的作用:
1. 食品:甘油可做為食品的品質改良劑,有保濕、黏稠效果,也可延長保存期限,較常用於魚肉類食品、即飲咖啡、糖漿等。
2. 藥品:主要將其做為溶劑、保濕劑,如治療便秘的栓劑。
3. 個人護理用品:通常會被加入個人護理用品中,做為保濕劑,如牙膏、護唇膏、肥皂等。
由於甘油毒性低,國際及台灣的食品添加規範並未設使用上限,顏宗海指出,過去未曾聽聞兒童食用後出現問題。
研究中推估,1小時內食用超過每公斤體重125毫克的甘油,可能有健康風險,換算約為50至220克的冰沙。顏宗海表示,由於不同產品的甘油濃度及含量不明,建議未來添加甘油的食品應加註警語,提醒兒童謹慎食用。
避免孩子吃下甘油,選購前先看清
食品添加業者、台大食品科技研究所兼任教師許庭禎認為,家長無需過度恐慌,擔心孩子是否會因吃下含有甘油的冰品,而造成身體危害。無論是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odex)或台灣法規,甘油均未設定「每日可接受攝取量(ADI)」,在一般攝取下,並無健康疑慮。
「除非高劑量才有危險,但甘油口感不佳,過量添加難以入口,且濃度超過6%會導致腹瀉,業者不會如此添加,」許庭禎說。
此外,食品專家韋恩也表示,台灣業者實務上並未將甘油添加於冰沙產品中。若家長仍擔心,含甘油食品會被小孩吃進肚子內,許庭禎建議,台灣法規規定食品須完整標示成分,包括食品添加物在內,因此選購時留意成分表,避免含有「甘油」(Glycerol)的產品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