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失眠、暴牙竟然是因為臉太小?吃太軟、用嘴呼吸是關鍵

康健雜誌

更新於 09月23日03:58 • 發布於 09月23日03:58 • 出處/康健雜誌 文/梅緣緣 圖/Pexels
失眠、暴牙竟然是因為臉太小?吃太軟、用嘴呼吸是關鍵
失眠、暴牙竟然是因為臉太小?吃太軟、用嘴呼吸是關鍵

隨著人們飲食精緻化及糖類攝取量增加,不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等「文明病」日漸普遍,還出現「顎面流行病」(The Jaw Epidemic)──齒顎愈來愈小,出現咬合不正、智齒萌發空間受限等,連帶也影響睡眠。

牙醫師卡恩(Sandra Kahn)及史丹佛大學生物學系教授埃爾利希(Paul Ehrlich)等人,分別在2018年及2020年,於醫學期刊《BioScience》發表研究結果指出,現在飲食普遍偏軟、居住空間狹小且充滿過敏原、經常性用口呼吸等生活習慣,讓人的臉及下巴變小,衍生顳顎關節及睡眠問題。

史丹佛古生物學家克萊因(Richard Klein)曾在受訪時表示,「我從來沒有看過狩獵採集生活型態的頭顱有咬合不正的問題。」相關研究將數百年前的人類頭骨與現代的相比發現,現代人的顎面仍在持續縮小中,而且在一個世代內就發現這樣的現象,可見是受工業化、久坐不動等生活型態及環境變化所致,遺傳並非主要成因。

飲食精緻化、少咀嚼是齒列擁擠的元兇

隨著人類顎骨逐漸變小,牙齒可生長的空間受限,容易有水平智齒或智齒傾斜等情形,須手術進行拔除,甚至連第2大臼齒都難以順利長出。

除基因遺傳外,種族及飲食等因素,也會影響顎骨發育。如與非洲及歐美人種相比,亞洲人普遍骨架較小,再加上現代人類飲食日趨精緻,愈先進的國家飲食精緻化程度愈高,如粥、白米、蛋糕等,與過往大口吃肉的飲食習慣不同,難以刺激齒槽骨生長,使得整個顎骨在演化過程中逐漸變小。

現在人飲食趨於精緻化,與過往大口吃肉的習慣不同,再加上打臉理論及睪固酮下降等理論的影響,可發現人類的顎骨愈來愈小。圖片來源/Pexels
現在人飲食趨於精緻化,與過往大口吃肉的習慣不同,再加上打臉理論及睪固酮下降等理論的影響,可發現人類的顎骨愈來愈小。圖片來源/Pexels

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研究助理邊鈺皓表示,現代人與數百萬年前的古人類相比,臉不僅變得比較小、比較短,下顎也變得比較纖細,屬於「些微發展不全」的狀態。人類臉型的變化亦可以「打臉理論」與「睪固酮下降理論」解釋。

打臉理論指的是人類逐漸發展為兩腳直立,攻擊時改用手部揮打,使臉部成為主要被攻擊的部位,而發展出較粗壯的骨骼。但隨著人類文明發展,相互攻擊的情形也逐漸減少,顎面骨的強壯程度也跟著下降。

睪固酮下降理論則指出,如果男性體內睪固酮含量較高,容易出現紛爭、打鬥,增加個體死亡的機率。但現代人體內的睪固酮濃度降低,除讓攻擊慾望降低,也連帶讓外觀不再有稜有角,變得較柔和。除上述理論外,還有其他因素可能會影響顎骨發育或智齒是否萌發,如研究顯示2~6歲接受過牙齦局部麻醉的兒童,與其他同齡幼童相比,更不容易長出智齒。

以口呼吸不只影響臉,也影響牙齒排列與睡眠

常見齒顎發育不良主要可分為「顎骨發育異常」及「齒列不齊」兩大部分,兩者皆會影響外表、咀嚼及發音功能。

顎骨發育異常常見有戽斗(下顎前突)、小下巴、暴牙、顏面歪斜等情況,不僅影響外觀,也可能影響咬合與發音等,問題較複雜。齒列不齊則像長短腳一般,可能造成患者咬合功能與受力不均,長期可能導致發音與顳顎關節障礙。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齒顎矯正科醫師陳德星表示,理想的牙齒排列為雙側呈均勻咬合,如果上門牙覆蓋下門牙過多或上下門牙無法咬合,都會影響美觀及功能,可能造成下巴移動受限、加速牙齒磨損、影響顳顎關節及發音等問題。

若因過敏等問題而常「以口呼吸」,也可能造成臉部發育異常,例如臉型狹長、嘴不易閉合及下巴後縮或小下巴的情形。嘴巴呼吸也會讓頭部不自覺往前伸,形成「烏龜頸」,導致彎腰駝背及肩頸痠痛等問題。

口呼吸也會對睡眠品質產生負面影響,包含口臭、磨牙、打呼等睡眠障礙,患者因睡眠不足或睡眠品質不佳,白天常會感到昏昏欲睡,嚴重影響生活品質。若兒童常以口呼吸,更可能會造成注意力不集中、成長速度較緩、情緒管理不佳等問題。

因此,若發現有口呼吸情形,應諮詢耳鼻喉科醫師,找出原因並治療,同時建議諮詢矯正專科醫師,進行「肌功能矯正訓練」,訓練口腔周圍的肌肉如頰部、嘴唇等骨骼肌。透過正確發力與肌肉訓練將口呼吸轉為鼻呼吸,改善原本的姿態及功能性問題。

咬合不正雖可矯正,最好仍從小訓練

陳德星說,矯正沒有特別的年齡限制,成年也可以矯正。但若在6歲前乳牙發展階段,建議先觀察,每3~6個月給牙醫檢查。矯正時間長短因人而異,平均需要2年左右。

雖咬合不正等問題後天可藉牙齒矯正等方式協助,但預防勝於治療,顎骨的發展應從小時開始。圖片來源/Pexels
雖咬合不正等問題後天可藉牙齒矯正等方式協助,但預防勝於治療,顎骨的發展應從小時開始。圖片來源/Pexels

如果想矯正但有顳顎關節障礙,陳德星表示,首先要解決顳顎關節急性發炎或不適,可透過肌肉鬆弛劑等藥物、咬合版甚至是關節沖洗治療,待顳顎關節問題緩解後,再完成後續的矯正。

俗話說「預防勝於治療」,顎骨的發展應從小時開始,陳德星建議,嬰兒食品廠商開發既營養也須咀嚼的食品。家長也要讓幼兒透過咀嚼促進顎骨發展。若在從小就吃糙米、蔬菜、水果等「原型食物」,避免高度加工、軟質、精緻的食物,可避免顎骨變小影響齒列。不過陳德星也提醒,若習慣整天咀嚼口香糖或刻意咀嚼,可能會導致顳顎關節及周邊肌群的過度使用,衍生其他問題,過猶不及都不好。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