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看急診的經驗不是很愉快,總覺得明明掛的是「急診」,怎麼等那麼久?但偏偏有時候,我們在假日鄰近診所沒有開業的時候,自己或家人突然出現嚴重的症狀,例如高燒、嚴重腹痛,或是長輩擔心心臟病發,不得不去大醫院掛急診。但到了急診室才發現,這裡不舒服的人很多,不知道要等多久?有時候還會發現,那個人明明比我晚來,怎麼醫師先幫他看診呢?
事實上,急診不是門診,本來就不是「先到先看」。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急診科主治醫師廖哲偉指出,病人抵達急診後,急診的資深護理人員會先做「檢傷分類」,而是由急診資深護理人員依每個患者的病情,使用標準方式快速評估並將病人分級,建立患者的優先就診順序,以即時搶救重症患者的生命。
急診檢傷分類
廖哲偉指出,台灣急診檢傷與急迫度分級量表是衛生福利部委託台灣急診醫學會、中華民國急重症護理學會,參考國外減傷分類架構並配合國內醫療環境而制定,共分為五級,說明如下:
第一級:復甦急救
患者症狀包括:
- 心跳、呼吸停止,肢體及嘴唇發青、發紫
- 體溫>41℃或<32℃
- 無意識、意識混亂,如:對疼痛刺激無反應、只能呻吟或說單一字句、只有疼痛刺激才會睜眼
- 持續抽搐且無意識
第二級:危級
患者症狀包括:
- 急性意識狀態改變(語言與動作遲滯,但尚可溝通)
- 持續胸悶、胸痛且冒冷汗
- 低血糖(<40mg/dl)
- 大量血便、黑便、嘔血
- 外傷造成之大量出血,頭頸軀幹骨盆部位血流不止
- 槍傷,頭、頸、軀幹鈍傷、穿刺傷,開放性傷口疑似骨折
- 高處墜落、車禍(乘客被拋出車外)、頭部撞擊後曾失去意識
- 突發性視覺改變
- 免疫功能不全且發燒
- 會陰部穿刺傷與大量出血,生殖器腫脹變形
- 外傷或接觸化學物質後出現的神經功能異常
- 化學物質濺入眼睛
- 疑似藥物過敏導致呼吸困難
- 螫傷,咬傷導致呼吸困難或意識改變
【延伸閱讀】以為「浮腳筋」沒什麼,卻送急診差點死掉!有「靜脈曲張」做運動、搬東西都要小心…醫師: 肚子絕對別出力
第三級:緊急
患者症狀包括:
- 走動時明顯有呼吸急促
- 經期逾期且腹痛
- 無法控制的腹瀉或嘔吐
- 外傷後肢體腫脹變形疑似骨折/脫臼
- 咖啡色嘔吐物或黑便
- 高血壓(收縮壓>200mmHg或舒張壓>110mmHg)且沒有任何症狀
- 抽搐後意識已恢復
- 廣泛性紅疹/水泡
- 毒氣或其他氣體吸入,無呼吸窘迫徵象
- 急產(宮縮>2分鐘)
第四級:次緊急
患者症狀包括:
- 局部蜂窩性組織炎
- 解尿疼痛但沒有發燒
- 陰道點狀出血
- 急性咳嗽但沒有發燒
- 發燒但無其他不適
- 反覆性疼痛或暈眩
- 持續性打嗝
- 厭食/缺乏食慾,生命徵象正常
第五級:非緊急
患者症狀包括:
- 習慣性便祕
- 慢性腹水,欲抽腹水
- 肢體水腫,生命徵象正常,無其他不適
- 慢性噁心、嘔吐或打嗝
- 直腸內有異物但生命徵象正常
- 關節腫
- 輕微擦傷,瘀青,軟組織受傷
- 螫傷或咬傷,但無發燒或疼痛不適
- 陰道分泌物,生命徵象正常且無其他不適
- 過敏、鼻塞
- 慢性失眠
- 輕微腹瀉,無脫水現象
急診要等多久?
經過醫護人員的檢傷分類後,患者會被分為5個等級,並優先為情況最危急的人治療。因此不同等級的患者等待治療的時間都不一樣。說明如下:
第一級「復甦急救」:須立即急救
第二級「危急」:可能等10分鐘
第三級「緊急」:可能等30分鐘
第四級「次緊急」:可能等60分鐘
第五級「非緊急」:可能等120分鐘
所以說,如果你在急診等很久,可能是在檢傷分類中屬於第四、五級,較不緊急的患者。畢竟醫療資源有限,醫護人員必須盡力搶救每個生命。下次遇到急診等很久的狀況,建議耐心一點,多體諒醫護人員吧!
【延伸閱讀】「這是我最後一次來開刀了!你自己好好保重….」一名急診科醫師的告白:為何台灣以後可能找不到麻醉師、醫師來開刀?
責任編輯:劉芮菁
核稿編輯:呂宇真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