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雞蛋時會買黃殼雞蛋還是白殼雞蛋?兩種雞蛋有什麼不同?坊間有指吃生雞蛋會更有營養? 是否真的?今日為大家揭開雞蛋的迷思。
迷思1:黃殼雞蛋比白殼雞蛋更有營養嗎?
雞蛋分黃殼或白殼是因為母雞品種不同,在營養上,黃殼蛋與白殼蛋沒有明顯差異,每顆雞蛋都含有7克左右的蛋白質,等於一份豆魚蛋肉類的份量。
迷思2: 黃殼蛋顏色比黃,維他命A含量會不會較高?
不會,兩者的維他命A含量幾乎沒有分別,所以購買時不用特別考量蛋殼的顏色。
迷思3:雞蛋生吃更補?
有些老人家會說「生吃雞蛋很補」,其實這是錯誤的迷思,生雞蛋中含有白素(Avidin),是一種會與生物素(Biotin)結合的蛋白質,與生物素結合後讓生物素吸收率下降,而生物素是維他命B群之一,主要協助體內的能量代謝功能,也與促進皮膚、黏膜健康有關,若攝取不足可能會影響到皮膚與頭髮的健康。
但白素怕熱,只要將雞蛋煮熟就可以去除大部分白素,這樣就能吸收雞蛋中的生物素,所以雞蛋煮熟後反而更營養。
所以下次買雞蛋不要被黃殼、白殼迷惑,蛋殼不會影響雞蛋的營養,反而是烹調的時候要記得把雞蛋煮熟,才能吃到最完整的營養喔。
一般人每周不宜食多於四夥蛋黃
綜合香港營養師的意見,雞蛋是蛋白質的其中主要來源,但很多人擔心進食雞蛋會攝取過多膽固醇。其實一夥普通大小的雞蛋約含236毫克膽固醇,接近一般健康人士每日建議最高攝取量300毫克;而患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或血脂高的人士,膽固醇攝取量每日應低200毫克。 因此一般人每周不應進食多於四夥蛋黃,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患者不應吃多於兩隻蛋黃。
至於廣東飽點、蛋撻 、蛋糕 、曲奇餅、月餅、燉蛋等食 品,制作時均加入雞蛋,如一件蛋撻約含6 5 毫克膽固醇 ,一件雪芳蛋糕含約146毫克膽固醇 ,故進食這些食品同 時會亦會取額外膽固醇。
(參考資料:台灣國民健康署Facebook專頁食在好健康)
原文刊登於活好的So Fit So Good
記得同時留意我們的Facebook、Instagram & Youtube 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