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癌治準繩:癌症治療 運動不可或缺

明報

更新於 12月15日17:51 • 發布於 12月15日20:30

【明報專訊】近20年,癌症治療進入了一個新里程碑,無論是傳統化學治療或放射治療,還是標靶藥物或免疫療法,都取得了突破進展。病人除了積極治療、均衡飲食,適量、規律的運動在整個癌症治療過程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運動對第三、四期癌症患者及康復者尤為重要。

1. 加強體能應付副作用

早期癌症大多以根治手術為治療方向;第三、四期患者則需要接受其他治療,以消除體內癌細胞。良好體能可幫助患者應付治療期間的副作用,讓整個治療變得順利。

2. 阻力訓練提升肌肉質量

癌症患者患肌少症機率比一般人高。肌少症是指隨年紀增長,肌肉質量減少,肌肉力量與體能表現因而下降。癌症患者需接受高强度治療,化療藥物的副作用令食慾降低,更容易出現脂肪消耗和蛋白質流失,加上身體虛弱、乏力,活動力下降致肌肉流失。研究發現有肌少症的癌症病人,普遍較多出現更嚴重的化療副作用,影響存活期。運動訓練是對抗肌少症最有效方法之一,阻力訓練能讓肌力進步及肌肉質量提升。

3. 改善生活緩解不適

不少醫學研究證實,在癌症治療前後有適量運動,對癌症相關的疲憊、情緒、身體功能等都有莫大益處。港大醫學院護理學院於2018至2022年期間,做了一項為期4年的追蹤研究,發現定期耍太極或做帶氧運動的晚期肺癌患者,在睡眠質素、心理健康、身體功能皆有正面影響,疲勞感也較對照組小,患者1年存活率亦有所提升。運動比藥物更能幫助患者減少疲勞感。

4. 預防淋巴水腫

有些癌症患者的淋巴結會因手術被切除,或受腫瘤、放射治療影響。適當運動有助淋巴回流,預防、緩解淋巴水腫。

5. 減復發風險

在康復期持續運動,有助降低癌症復發率,並讓患者能更快及以更好的狀態恢復日常生活。

依病情跟醫生商議合適運動

一般人認為癌症患者在接受治療時,應多加休息,消耗體能的運動要盡量避免。美國運動醫學會(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則建議癌症患者和康復者做以下運動:

•伸展運動:可以增進柔軟度,每周最少2至3次

•阻力/重量運動:有助增加肌肉力量,如舉啞鈴或水樽、伏地挺身、仰臥起坐,每周2至3次,包括訓練目標肌肉群,可以先由低阻力開始

•有氧運動:提升心肺耐力,如走路、太極拳、慢跑、游泳,每周150分鐘中強度或70分鐘高強度運動

如癌症康復者可以每周做150分鐘中等強度的心肺功能運動,另加兩天負重運動訓練,則更為理想。此外,癌症病人和康復者應按自己情况,與醫生商議合適運動,盡快建立恆常運動習慣。即使每天只做一點運動,也總比沒有的好。剛開始時,不宜操之過急,循序漸進,按身體情况而調整目標。運動無論在防癌、接受癌症治療前後、康復階段及提高存活率皆有一定裨益。不要遲疑,現在就開始「動」起來吧!

文:戴燕玲(香港大學臨牀腫瘤學系「家支援」資深護師)

■下載「家支援」手機應用程式可取得有關癌症和紓緩治療的資訊

bit.ly/3ZmgXty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