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電腦及手機,容易因姿勢不良導致胸、肩、背肌肉不平衡,形成「上交叉症候群」,俗稱「烏龜頸」,不僅圓肩、駝背、頭頸前傾,還可能引發頭痛和胃食道逆流。
一名30多歲女子經常邊滑手機邊吃飯,雖然飯後並未直接躺下,仍時常胃食道逆流。起初女子在醫師建議下用藥,平常也盡量避免飲用咖啡、吃甜食,但症狀依舊沒有明顯改善。直到進一步了解女子用餐習慣與平時姿勢後,才發現她的胃食道逆流其實是上交叉症候群在作怪,經調整姿勢合併腸胃用藥約2週左右,症狀即獲得改善。
烏龜頸導致胃食道逆流反覆發作
上交叉症候群又稱烏龜頸,是因為頸部肌肉與背部肌肉力量不均,導致姿勢看起來就像是烏龜從殼裡伸出脖子一樣。烏龜頸不僅影響外觀,還可能嚴重影響身體健康,胃食道逆流就是其一。
書田診所胃腸肝膽科主任醫師康本初表示,若頭頸部過度往前傾,會造成頸部後方上斜方肌、提肩胛肌與胸部胸大肌過於緊繃,但頸部前方深層頸屈肌、與背部下斜方肌與前鋸肌卻無力的狀況。
上交叉症候群的不良姿勢會造成肚子須長時間用力,久而久之造成腹腔內部壓力增加,引發胃食道逆流,即便用藥仍可能反覆發作。
惱人的胃食道逆流也有分真假?
台大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曾屏輝表示,胃食道逆流患者主要分為「典型」與「非典型」兩類,症狀略有差異:
• 典型胃食道逆流:胸口灼熱、火燒心、嘔酸水等明顯有東西從胃部跑上來的感覺,因症狀典型,較容易第一次就看對科別。
• 非典型胃食道逆流:喉嚨卡、慢性咳嗽、聲音沙啞、胸痛等症狀,患者容易在其他科來來回回,卻始終找不到病因。
在了解與治療胃食道逆流時,醫師首先會以胃鏡檢查排除危險因子後,評估是否須開立藥物,若患者用藥無效,會進一步進行「24小時食道胃酸值阻抗測定」檢查再確認後續治療。
臨床上,胃食道逆流可能造成食道發炎,但不是所有患者都一定會有食道發炎的症狀。因此,會以24小時食道胃酸值阻抗測定確認逆流情形,或以食道壓力檢查等方式觀察賁門是否鬆弛。因長期胃食道逆流恐增罹患食道癌風險,檢測若發現有胃酸過多或賁門鬆掉等「真逆流」情形,將進行後續治療。
不過,患者描述自己有胃食道逆流症狀,也有可能是「假逆流」。曾屏輝說,假逆流又分比較好與不好兩種。例如部分患者的賁門太緊,食物下不到胃裡就往上逆流,可能是因食道弛緩、食道狹窄、食道癌或胃癌等疾病,屬於比較不好的假逆流。也有可能是患者心理壓力大、過度敏感、過於緊張焦慮等,導致覺得一直有東西從胃往上跑,但實際檢查沒有發現逆流,屬於比較好的假逆流。
胃食道逆流成因多,如何從生活中改善?
康本初指出,造成胃食道逆流的原因很多,例如愛吃甜食及辛辣食物恐刺激胃酸分泌或讓食道括約肌鬆弛,還有像三餐不定時、不定量以及進食速度太快,又或是吃完後不久就躺下休息等不良飲食習慣,皆有可能讓賁門變鬆,讓胃食道逆流找上門。
另外,肥胖、懷孕、衣服太緊及姿勢不正確導致的上交叉症候群等,也會因「腹腔內壓力大」間接造成胃食道逆流。不過,並不是所有腹腔內壓力大的患者都會表現出胃食道逆流症狀,部分患者會表現出便秘或消化不良等情況。
針對胃食道逆流患者,除了口服藥物治療,也可以透過從「飲食」及「生活習慣」下手。
飲食習慣調整建議:
1. 少吃酸、辣、甜等刺激性食物
2. 少喝含咖啡因的飲料
3. 避免進食速度過快
4. 少量多餐
5. 避免吃太飽
6. 睡前2~3小時前應避免進食
生活習慣調整建議:
1. 戒菸、戒酒
2. 避免不良姿勢(烏龜頸)、吃完飯躺下
3. 體重過重者應減重
4. 避免穿著過度緊身的衣物
5. 吃完飯後應走一走
6. 睡覺時枕頭不應太低
康本初表示,胃食道逆流治療並不難,但如果患者生活習慣沒有改變,可能還是會一而再,再而三復發。他建議,除養成良好的生活與飲食習慣外,若無法順利改變烏龜頸的姿勢,可進一步尋求復健科醫師及物理治療師協助。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