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圓明園——清代皇家園居文化」展覽丨重現圓明園昔日輝煌

癒報 Healpy Post

發布於 2024年04月15日02:45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再次舉辦以故宮博物院珍藏為主的大型特別展覽,「香港賽馬會呈獻系列:圓明園——清代皇家園居文化」展出逾190件珍貴文物,重現有「萬園之園」美譽的皇家園林 -「圓明園」昔日的輝煌,以新穎的策展手法,講述清代宮廷歷史、生活和藝術的故事。展覽由即日起至2024年8月12日於展廳8向公眾開放。

圓明園簡史

圓明園位於北京西北郊,最初為康熙帝(1662–1722年在位)賜予皇子胤禛(即後來的雍正帝)的一處園林,雍正帝(1723–1735年在位)對此園進行修建,奠定了圓明園的基本格局。其後經乾隆帝(1736–1795年在位)與嘉慶帝(1796–1820 年在位)不斷擴建,圓明園進入全盛時期。圓明園是中國園林藝術的巔峰之作,匯集歷代園林風格及各地造園技藝,亦體現清代皇室成員的文人雅趣與個人品味,中西建築藝術亦在此交融。圓明園是清代皇室居住和理政的重要場所,從雍正到咸豐年間(1723–1861年),五位皇帝在圓明園中年均居住195天,其中道光帝(1821–1850年在位)更創有年均居住260天的園居紀錄,時間更超過其在紫禁城的日子。

展覽重現「萬園之園」的昔日輝煌

是次香港故宮「圓明園——清代皇家園居文化」展覽分五個單元,呈現與圓明園相關的宮廷歷史、文化和藝術。

第一單元「空間佈局」展示了圓明園的整體面貌與佈局;

第二單元「時令節慶」展現豐富多彩的園居生活,包括祭祀禮儀與節令習俗;

第三單元「再現名園」展現園林與繪畫之間的互動與交融;

第四單元「皇室親情」細說園內的皇室親情故事,例如康熙皇帝應皇子胤禛(即後來的雍正皇帝)邀請,到圓明園賞花,初見皇孫弘曆(即後來的乾隆皇帝)之事,承載了三代皇室成員之間的故事;

第五單元「劫難與遺跡」記錄圓明園由極盛到被焚毀的變遷,以及今天對遺址的保護。

展覽分兩期展出來自故宮博物院、北京市海淀區圓明園管理處和其他借展方的190 多件珍貴文物,包括繪畫、書法、器物、燙樣(建築模型)及圖樣等,當中絕大多數文物為首次在香港展出。

重點展品

全球現存燙樣80多件,故宮博物院今次借出5件原件及1件複製品分兩期於香港故宮展出,彌足珍貴,當中包括呈卍字形、雍正帝最喜愛的居所萬方安和殿燙樣。重點展品還包括來自圓明園管理處的珍貴文物,如圓明園内長春園海晏堂遺址出土的雕花構件等。

《正大光明殿凱宴諸將士》清道光八年至九年(1828–1829 年)紙本設色冊頁 故宮博物院
《正大光明殿凱宴諸將士》清道光八年至九年(1828–1829 年)紙本設色冊頁 故宮博物院

清軍平定天山南路後,道光帝於道光八年(1828年)八月初七日在圓明園正大光明殿慶功賜宴。正大光明殿是圓明園正門內第一座殿堂,是全園的禮儀正殿。清代凱旋賜宴通常在西苑和避暑山莊;本次是少有在圓明園舉行的凱宴,反映道光帝長年居於圓明園的生活習慣。此畫面記錄皇帝到達儀式場地的一瞬間。道光帝神情愉悅,乘坐輕步輿進入廣場;而凱旋諸將士與皇族、大臣及使節等則盛裝迎接。

圓明園九洲清晏殿燙樣圓明園工程處樣式房清同治十二年至十三年(1873–1874 年)松木、竹紙、皮紙、瀝粉、水膠、油蠟、顔料、墨故宮博物院
圓明園九洲清晏殿燙樣圓明園工程處樣式房清同治十二年至十三年(1873–1874 年)松木、竹紙、皮紙、瀝粉、水膠、油蠟、顔料、墨故宮博物院

同治十二年(1873 年),清廷正着手重建被毀的圓明園。十二月初八日,同治帝傳旨將紫禁城附近的西苑中一座建築的室內設計復刻至圓明園九洲清晏殿。於是,樣式房五天之内快速完成了這件燙樣。下旨僅一天後,皇帝又於初九日授意將其屋頂改爲兩段相連的卷棚樣式,但已來不及修改,最終完成的燙樣依舊保持了皇帝於初八日的想法。

圓明園總平面圖圓明園工程處樣式房約清乾隆四十四年至道光十一年(1779–1831 年)紙本墨繪淡設色故宮博物院
圓明園總平面圖圓明園工程處樣式房約清乾隆四十四年至道光十一年(1779–1831 年)紙本墨繪淡設色故宮博物院

此圖最初繪於乾隆中後期,圖面近百處白粉或貼紙塗改,説明其曾被反覆使用並持續修改,直至道光中期。傳世圓明園圖樣、燙樣多為清晚期重修方案,清中期資料鳳毛麟角。此圖是目前所知繪製年代最早、持續使用時間最長的總平面圖,記錄圓明園景觀五十餘年間的不斷演化。

乾隆帝行樂圖張廷彥(1735–1794)約清乾隆三十年至三十二年(1765–1767)絹本設色;貼落裱為立軸故宮博物院
乾隆帝行樂圖張廷彥(1735–1794)約清乾隆三十年至三十二年(1765–1767)絹本設色;貼落裱為立軸故宮博物院

本圖原為圓明園室內裝修貼落,所繪環境完全寫實九州清晏西路建築。畫面視角上南下北、左東右西。中部五間殿為「怡情書史」殿;圖右自上而下依次為清暉閣及其後殿、「鳶飛魚躍」敞軒;畫面左側露出九洲清晏殿一角,即清帝在圓明園的寢宮。有趣的是,圖上乾隆帝端坐之處,正是本圖當時的張貼位置⸺「怡情書史」殿東次間。

《雍正帝十二月行樂圖》之〈七月乞巧〉清雍正(1723–1735 年)絹本設色貼落故宮博物院
《雍正帝十二月行樂圖》之〈七月乞巧〉清雍正(1723–1735 年)絹本設色貼落故宮博物院

畫中描繪七夕時節中的園林活動。前景中,婦人圍聚在臨水臺榭上,向盛水的碗中「投針驗巧」,這是七夕的傳統遊戲。本圖屬於一套十二張貼落,全套環境與活動分別表現一年十二個月的物候與習俗。該組圖之園林建築形象來自一套宮中既有的建築圖集,其素材可能與康熙末年的圓明園有關,但無法對應到實際園景。

乾隆帝元宵行樂圖(或)郎世寧(1688–1766 年)、丁觀鵬(於1708–1771 年)等約清乾隆十五年至二十年(1750–1755 年)絹本設色貼落故宮博物院
乾隆帝元宵行樂圖(或)郎世寧(1688–1766 年)、丁觀鵬(於1708–1771 年)等約清乾隆十五年至二十年(1750–1755 年)絹本設色貼落故宮博物院

按乾隆朝的慣例,宮廷在新年後即從紫禁城移駐圓明園,元宵節前後在「山高水長」放煙火、同樂園觀燈,以及在正大光明殿舉行宴會。此圖場景應取材於「山高水長」景色。乾隆帝安坐於二層樓的月臺上,樓前為高聳的煙火盒架。這種煙火盒燃燒時,盒中會不斷落下新奇圖案,層出不窮,變幻莫測。

《蓬壺春永》之〈鏤月開雲〉約清道光元年(1821 年)或之後紙本設色冊頁故宮博物院
《蓬壺春永》之〈鏤月開雲〉約清道光元年(1821 年)或之後紙本設色冊頁故宮博物院

康乾二帝初次相會的牡丹臺位於「鏤月開雲」一景中。乾隆三十一年(1766 年),乾隆帝親題「紀恩堂」匾,懸於牡丹臺,又撰〈紀恩堂記〉、製「紀恩堂」寶,置於紀恩堂中。至嘉慶朝,康熙帝在牡丹臺初見乾隆帝便有意栽培他為隔代繼位人之說成為清廷官方論述。

香港故宮圓明園展覽其他重點展品包括故宮博物院所藏宮廷繪畫名作《雍正帝牡丹臺觀花行樂圖》、《蓬壺春永》圖、《胤禛朗吟閣圖》、《乾隆帝妃及永琰像》、《喜溢秋庭圖》等。

展覽亦利用多媒體技術,重現圓明園壯麗多姿的昔日風光,包括其建造過程以及園中十多處如詩如畫的景致。在展示遺址僅存雕花構件的區域,博物館透過虛擬投影技術,重現圓明園從繁華到消逝的歷程。

教育活動展現最新研究成果

展覽和其同名圖錄體現了本館與故宮博物院、北京市海淀區圓明園管理處專家和其他學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另外,展覽期間本館將放映紀錄片《樣式雷》,講述清代皇家御用建築師──「樣式雷」家族的故事。雷氏家族數代匠人參與了圓明園和其他清代宮廷建築的設計和營造,留下了不少珍貴的建築燙樣和圖稿。此外,博物館將邀請專家進行學術講座。

「香港賽馬會呈獻系列:圓明園——清代皇家園居文化」展覽詳情:

地點: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展廳8

日期: 即日起至2024年8月12日

門票: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入場門票

請追蹤癒報:

Facebook: hkhealpy

Instagram: hkhealpy

YouTube: @HealpyPost

網站: https://hkhealpy.com/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