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氣溫飆升易熱到中暑 刮痧助解輕微症狀

活好的 So Fit So Good

發布於 08月12日09:25

香港今年夏天特別熱,有時太陽直照頭頂,看不到自己的身影。在這種天氣人容易中暑或有其他與熱相關的疾病。從中醫生角度可如何處理?有沒有聽過刮痧可助解輕微中暑症狀?當然若已出現神志不清、昏迷等嚴重情況,便應當緊急送院。

台中慈濟醫院表示, 西醫的熱疾病 (Heat illness )是指暴露在炎熱的環境中,身體喪失調節體溫功能,就會發生熱衰竭(Heat exhaustion)或熱昏厥 ( Heat stroke ),即平常說的「中暑」。

一般來說,當體外溫度變熱,會激發調整體溫中樞下視丘的運作,導致流汗。以環境溫度大於攝氏35度為例,單靠流汗及汗水蒸發就能降溫。一旦溫度持續上升,汗水也會流不停,估計每小時會流出約2公升的汗水,可能會導致身體脫水,並出現電解質不平衡及抽筋現象。

當人在超過攝氏41度的環境時,只要45分鐘至8小時就會造成身體蛋白質破壞、肌溶症、及體內多器官衰竭。

熱衰竭較沒生命危險,症狀包括無力感、全身倦怠、頭痛、噁心、暈眩、虛弱、多汗、體溫正常或稍高,但不會高於40度,溫度調節中樞也還沒有被破壞。

西醫的熱衰竭屬於中醫「中暑陽證」的範疇。

中暑陽證的臨床症狀包括「輕度中暑」,只是疲憊、頭暈、口渴多飲、皮膚濕冷或汗流過多,導致體內電解質不平衡而容易抽筋,但沒有發燒現象。「中度中暑」會有發燒但不會超過40度、出汗、小便減少,倦怠神疲、煩躁、舌質紅少津、脈洪大等。

治療方面可用清熱解暑的處方「白虎湯」,適合中度及輕度中暑時服用,藥材包括石膏、知母、粳米、甘草。若脈大而虛,氣虛明顯者,可用「清暑益氣湯」以益氣生津解暑。

「重度中暑」或損中樞神經

中暑陰證的臨床症狀屬「重度中暑」,會大汗不止或流冷汗,體溫會直線上升超過40度、心臟及血管調節失常,末稍血液循環不良會出現四肢冰冷、面色蒼白、舌質淡、脈微欲絕。中樞神經受損會出現心浮氣躁、呼吸淺促,甚則譫妄、癲癇、神志不清、昏迷不省人事。

治療可用補氣益陰、救逆固脫的藥材,如生脈散、生脈飲、人參、麥冬、五味子。

中暑後應如何處理?

一些人中暑後會用一些不正確的解暑方法,如喝冰水或冷飲,以冷氣強風直吹或洗冷水澡,但這會令原本打開散熱的毛孔急速封閉起來,身體只要感受到風寒,就會容易發生類似感冒症狀。

發生風寒時,因為體內還有餘熱未散,身體除了發熱惡寒、頭重身痛、有無汗的「風寒」表症以外,還會有心煩口渴、小便短少,「暑熱」被寒濕所困。

中暑症狀輕者其實可用湯匙等工具自行刮痧,在身體表面某些部位反覆刮刷,使皮下出現紅色或紫色瘀斑,達到祛邪外出、調理氣血等功效,簡單來說就是刮痧有清熱降暑功能。若是中暑,有出現譫妄、癲癇、 神志不清、昏迷等中樞神經功能失調症狀就應當緊急送醫。

(以上資料謹供參考,如有緊急情況,應盡快求醫;有疑問應諮詢專業醫護人員意見。)

(參考資料:台中慈濟醫院)

原文刊登於活好的So Fit So Good
記得同時留意我們的FacebookInstagram & Youtube 啊!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