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超高齡時代,台灣準備好了嗎?《康健》於15日發表國內首本由民間推動的《超高齡社會白皮書》,攜手產官研提出36解方推動改變,現場專家們交流熱烈。
台灣在2025年即將步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將占總人口20%,意味著未來社會扶養比將更嚴峻。超高齡所帶來的衝擊與挑戰,需要整個社會協力合作,提出解方。
面對這份台灣第一次遇到的「超高齡考卷」,《康健》發揮媒體影響力,繼6月舉辦「超高齡社會終極解」500人論壇、製作數位專輯後,又在11月出版《超高齡社會白皮書》。11月15日《超高齡社會白皮書》發表會上,行政院政務委員陳時中、衛福部政務次長呂建德、勞動部常務次長陳明仁親臨,回應超高齡社會的政策規劃。
此外,白皮書專家委員會的產官研專家們,包括奇美醫院院長林宏榮、台灣大學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特聘教授陳秀熙、立法委員吳春城、王正旭等數十位專家學者也都出席,現場熱烈交流。
4大領域、36項倡議,迎戰超高齡靠「活躍老化(Active Aging)」
《超高齡社會白皮書》參考WHO框架,從「安全友善(Security)」、「健康促進(Health)」、「社會參與(Engagement)」和「智慧健康(Digital Empowerment)」4大面向進行討論,邀請45位專家提出超高齡社會的關鍵倡議,凝聚出台灣面對超高齡化時代的36道策略建議,希望成為台灣迎戰超高齡時代的錦囊。
2025年,台灣除了邁入超高齡社會外,也是健保成立30週年,天下雜誌群暨康健雜誌董事長吳迎春指出,台灣健保是世界上效率最高的醫療體系之一,但未來需要醫療照護的人數持續增加,將對公共財政形成沉重的負擔。世界衛生組織(WHO)提出的「活躍老化(Active Aging)」政策,契合天下雜誌群的前瞻、積極、放眼天下的理念,「希望推動個人提前準備自己的高齡生活,同時呼籲政府和社會資源加強支持,進一步推動活躍老化的發展。」
「健保體系在超高齡社會中將面臨巨大挑戰,」陳時中也呼應,未來需要更重視健保的「韌性」,確保在面對未來變化時能提供穩定的醫療保障,有足夠應變能力,讓老年生活有更好的保障。
陳時中表示,在長照政策方面,則需逐步轉向「自主自立」及「活躍老化」,未來老年人不僅需能自理生活,還可能需承擔「老老照顧」的角色,也期盼高齡勞動力與社會需求緊密結合,為社會帶來新的動力。
中高齡就業、社區照護共生網,為超高齡作準備
在超高齡社會及大缺工時代夾擊之下,中高齡再就業是必然趨勢。陳明仁指出,45歲後的勞動參與率逐步下降,特別是中高齡族群以及婦女就業比例較低。此外,我國的退休年齡相對其他國家較早,而不健康餘命也較長,許多中高齡者過早退出職場,加速身體機能的衰退。提早退休不僅影響個人,更對整體社會結構產生不利影響,因此勞動部希望透過鼓勵中高齡與高齡者就業,打造更彈性友善的職場環境。
呂建德則提出迎戰超高齡社會的3支箭,也是目前衛福部計劃推動的方向。首先是以社區為基礎,進一步強化長照功能,將以現有的4,916個社區關懷據點為基礎,進一步強化功能,並提升長照ABC站的服務品質。
其次是針對失能康復,也就是「復能」的部分。呂建德希望,除了傳統的復健外,還要積極推動「社區復能服務」,讓長者即使在中風後也能迅速回歸正常生活。第3點,則是推動安寧療護,安寧療護不僅關注病人的身體健康,更重要的是關心病人的心理和精神健康,並讓家屬和病人都能好好面對人生最後一哩路。
「2025年,台灣每5個人就有一個是年長者,我們準備好了嗎?」《康健雜誌》執行長蕭富元說,超高齡社會的元年,會發展成什麼樣子?會遇到什麼挑戰、要怎麼面對?《康健》和《銀天下》會持續追蹤、監督,期盼未來能看見這些解方被具體落實,讓我們面對超高齡時代能無所畏懼。
《超高齡社會白皮書》也提供線上版免費讓各界下載,期盼未來包括政府、企業和民間,能聯手推動這36道解方,讓我們無所畏懼地面對超高齡時代。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