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尋「竹」跡

Metro Pop

發布於 2020年12月30日00:00

香港曾經是竹製品的盛地,傳統紮作、竹製鳥籠、搭建竹棚⋯⋯。竹製品其實與我們的生活、文化息息相關,以前每個家庭幾乎必備的竹蓆、筲箕如今卻已買少見少。

是現今世代不再需要竹製品?還是時代步伐太快,我們還未來得及了解這重要的傳統工藝?正於飄雅活藝舉行的《尋竹探藝》展覽,邀請了多位本地和海外的當代工藝師,向傳統工藝師學習竹製工藝技巧,並加入創新元素,製作出不同的藝術品,與大眾一起探索傳統竹藝與當代美學融合的可能性。

 

讓竹與生活連結

竹,是取於自然的素材,前人運用這唾手可得的材料,加上匠心的手藝,製成一件件的竹製用品,為生活帶來方便。飄雅活藝創意總監及聯合策展人陸詠沁(Penelope)表示:「竹工藝的背後承載著民間智慧,也代表著香港的傳統文化。值得我們思考的,是如何讓傳統工藝與現代需要接軌?相比片面的談『保育』,更應讓人了解竹本身的價值,再加入不同創意以切合現代生活的需要,讓傳統事物能夠與創新發展並存。」

 

 

從吊燈看蒸籠技藝

到茶樓品嚐「一盅兩件」,是香港獨有的飲食文化,點心用的竹蒸籠,其結構亦盡顯前人智慧。建築師丁樂融(Lawrence)便跟隨了德昌森記蒸籠的老闆林應鴻學習這門傳統手藝,並以竹蒸籠為主題,設計出吊燈作品「漩渦」,他表示:「我們平常看見一個個圓形的蒸籠,其實是由一片片竹製成,經過開竹、蒸煮至軟身後,把竹屈曲至圓形並定形,我把這個製作過程拆解,反映於作品之中,讓觀眾從流線形的吊燈設計中,感受到傳統蒸籠在製作時的技藝。

 

丁樂融吊燈作品「漩渦」。

聯繫空間的當代條案

另一位建築師郭達麟(Dylan)的作品「鳥南枝」,靈感則來自手做鳥籠。他從鳥籠工藝師陳樂財身上了解到,製作鳥籠須先把竹削成竹條,再透過一塊有小孔的鐵片,把竹枝由粗至幼慢慢刈成更幼的小竹枝。他在製作過程中還考慮到作品與展覽空間的聯繫,「宋朝時的中式大宅,很多都會於中庭放置一張『條案』,而飄雅活藝本身是一棟舊唐樓,我幻想如果當時在這裡居住的是大戶人家,也應該會有一張『條案』,於是便用了96根竹枝製成了一張當代條案。」條案的四支台腳外形恍如鳥腿,而整個結構只利用壓力和榫卯製成,並沒用上一根釘子或膠水。

郭達麟作品「鳥南枝」。

 

為傳統注入新定義

「紮、撲、寫、裝」是傳統紮作的必備工序,紙糊藝術家、時裝設計師神野猫(Jinno Neko)與傳統紮作師寬張歡合製的作品「再世盧亭」,也傳承了這個傳統。獅頭保留了傳統霸氣形態,魚尾部分則展現了「紮、撲」的元素,更可拆開變成6件服裝組件。「這件作品想分享關於傳承的意念,張歡師傅的獅頭是忠於傳統的紮作工藝,而我製作的魚尾雖然都是以傳統紮作為框架,但外在則運用了墨流及手繪體現「寫」的元素,加入了創意,我希望能為傳統工藝注入新定義,讓傳統工藝有機會在我們的生活中承傳下去。」

神野猫作品「再世盧亭」。

從前以實用為主的竹製品,也可加入藝術元素,與現代生活接軌。

 

(左起)當代工藝師丁樂融、神野猫及郭達麟。

由舊唐樓改建的展覽空間與竹製展品渾然一體。

《尋竹探藝》專題展覽

日期:即日至12月31日

地點:中環卑利街11號飄雅活藝

網址:https://www.craftsonpeel.com

陸詠沁(Penelope) 飄雅活藝創意總監及聯合策展人

 

TEXT: JOYCE

PHOTO: NICK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