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埋頭苦幹之際,同事遞上一件散水餅!每到這個時候, 不禁會想:「到底是誰發明了散水餅?」相信不少打工仔對 此也有所共鳴。編者試著在網上追尋散水餅的起源,但無論 如何也找不到答案。既然如此,今次邀請了對香港飲食文化 素有研究的蕭欣浩博士,為一眾打工仔拆解散水餅的疑團, 深入認識散水餅背後的文化。
好來好去
「上一代已經有辭職要派餅的習俗,簡單而言是為了好來好去, 當初進入一間公司工作,當然希望做得好,即使離開也不想交惡, 就算上司如何待薄你,工作有多辛苦,都會以一個餅作為美好結尾。 正如廣東人所講的『好來好去』。而且離職時,老闆和同事都會請離 職的同事食歡送飯,而廣東人向來注重要禮尚往來,如果白吃對方 一餐,利益上對方好像虧蝕了,所以會以派餅作出回禮。但至於這 習俗由幾時正式開始,連我都無從追溯。」蕭博士解釋。
從事三行的人士,多以蛋撻或請同事飲下午茶作為離職回饋。
水可散 人亦然
今時今日,派散水餅之所以變成例行公事,便要追溯至「散水餅」一詞的興起。「以前並不會特別稱它為『散水餅』,翻查報紙記錄,『散水餅』一詞在 2005 年的報紙首次被提及,才開始有『散水餅』的說法。『散水』一詞在古代已經出現,本身是建築術語,意思是如何在建築上疏通水分。將『散水』借用在人的身上,象徵人要離開。」蕭博士表示,自從被冠以「散水餅」一詞,加上有市場商機和被媒體吹捧,散水餅逐漸變成約定俗成的稱謂。
老婆餅也是上一代離職時派餅的選擇之一。
日韓職場文化
散水餅一詞雖為香港獨有,但這種職場文化也流行於亞洲地 區。「日本和韓國人在離職時,同樣會有送餅和請食飯的習慣。日本 尤其著重,因為他們有很重的職場階級觀念,年輕一輩進入大公司 要向前輩鞠躬,更會在辦公室被上司指著頭斥罵。而且他們很著重 送禮文化,單是看《蠟筆小新》已可知一二,小新爸爸去溫泉旅行 時,足足花了一集時間挑選一份夠體面的手信送給同事。香港人普 遍會買蛋糕作為散水餅,但因為日本的糕點禮盒本身已經做得十分 精緻,所以他們離職時會買禮盒與同事分享,與香港有所不同。」
西餅風光不再
如果此時此刻收到離職同事派 $ 4 一件的連鎖餅店西餅,相 信大家內心都會有點微言,但其實昔日的散水餅,西餅才是主角。
「在千禧年前,西餅會被視為體面,無論開派對或宴會,都會買西 餅為整個場面錦上添花,所以當時打工仔都會選擇以西餅作為散水餅。而且西餅款式多,有卷蛋、朱古力、牛油蛋糕等,派餅時可以 讓同事有更多選擇,買 1、2 打已足夠應付。」後來整個飲食文化 都有所改變,不同類型的餅店愈開愈多,甚至有網店出現,提供冬甩、杯子蛋糕、曲奇等五花八門的散水餅選擇,「加上因為近年有 政治色彩的考慮,年輕人傾向光顧小店,令連鎖餅店的西餅不再是 散水餅主流,反被視為『老土』。」隨著社交媒體發展蓬勃,大家派 餅時都會顧及到面子,萬一只派傳統西餅,更有機會被同事在網絡 上公審,散水餅的門檻因而變得愈來愈高,所以再沒有 $ 4 一件「老西餅」的出現。
西餅勝在價廉物美,選擇豐富,故此成為了上一代的散水餅大熱。
心意當規矩
「香港人有個惡習 —— 心意當規矩,明明散水餅只是心意,但 最後卻變成了職場規矩。」既然是規矩,背後當然有潛規則。「如果 與同事和上司感情好,當然要送,以作回饋,但如果感情差,甚至 已反目,不送亦無妨。不過,同時也要顧及面子問題,有些人即使 不想派餅,但過不了自己的心理關口,覺得離開都要來一個『華麗 轉身』,也只好照派,不可草草了事。」另外,決定是否派餅時,也 需要考慮自身的工作崗位及將來發展。「如果本身的工作行頭小, 難保將來不會再重返舊公司或在職場上遇上舊同事,除非將來不再 從事同一行業,否則建議應該送。至於暑假實習生,如果有潛力轉 為全職,當然要送,留一個好印象。」
說到底,香港人都是講求禮數,將工作上的交情和際遇都投射 於一件「散水餅」上,如一張對公司和同事的意見書,這件餅的確 是「物輕情義重」!
近年散水餅除講求味道,更追求賣相精緻, 讓同事們可以拍照放上社交媒體上分享。
蕭欣浩博士
嶺南大學中文系講師
TEXT:ELIM
PHOTO:NICK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