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誰人日記:哀悼

明報

更新於 02月22日17:05 • 發布於 02月22日20:30

【明報專訊】早幾天出了一條新聞,說有一位醫生急病去世。這單新聞經過香港速度去報道、傳播、消化後,好像已經沒有人再提起。

老實說,行內人在事件發生當天已經對發生的事情有所耳聞,我也沒有什麼內幕可以說。那時有聯統高層、袁教授出來解說相關醫學,後來也有人說他奮鬥工作至最後一刻,是醫護們的典範。我也很佩服他,也聞說他是一個相當好的人,但這種讚揚卻似乎突顯了世代之別。

不提傷心事,轉提無聊事。早幾個星期,日本電玩長青系列《三國無雙》推出了最新一集。以往是叫玩家你自己做劉關張去打打殺殺,今次是叫你做一位無命英雄跟着劉關張去打打殺殺。故事開頭讓你自己周遊於魏蜀吳之間,見到不同武將謀士為自己的主公死心塌地。最有代表性的當然是一幕三顧草蘆,諸葛孔明決定為劉備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試問現在還有幾多人喊得出這句說話?

的而且確,我們在學校時,書本一直都在讚揚這一類的忠臣,受到華人傳統認可。於是,某些名校很着重「校友」,無論是大中小學也會有這種向心的團聚力,要繼續為「母校」增光、打氣、捐助、貢獻。將「母校」兩字轉為「公司」、「機構」,也大概相當適合。有人曾經說過,有某部門某高層曾經揚言「生是HA人、死是HA魂」。我也曾經聽說過,有人升職面試時被問到為什麼去進修升學,他答曰「為了增值自己」。後來升職不成,有高層說他答錯問題,原來因為他沒有答「是為了貢獻公司」。

職場上 為「主公」VS為自己

在未出新聞之前,我們同事朋友間都有提過這件事。除了震驚和傷心,我們更多的是惋惜,惋惜一個大好青年就此離開,惋惜一個剛考完專科步入所謂「收成期」「黃金時期」的醫生就此逝世,惋惜他人生最後的一件事竟然是在工作和看門診。為了「勤工獎」、為了「這幾天要趕起文件」、為了「怕上司同事不滿」,香港人似乎本身有着「死頂」不放病假的文化,在醫護界只不過更甚。這個「無咗你唔得」的信仰在我這一輩慢慢褪了,自由生活、為自己負責慢慢成為了主流,雖然有人會說這叫自私。最後,職場上好像慢慢形成了兩大幫派。有人相信工作是工作,但我們為自己而活,工作可以盡力,但絕對不是死而後已,在清單上「自己」是先於「工作」的;極端一點的人,喝熱茶燙傷舌頭之類也可以告一個星期的假,這是後話,也是被第二幫人聲討的對象。第二幫人將工作放得很高,比「自己」更高,大概就是傳統三國無雙的那份氣勢,非常儒家,現在大概也很少人去到這種程度。

這也沒有什麼對錯,而且也是一條光譜。光譜一端是三國名臣大將的那份氣魄,我尊重、我欣賞,相當admire,但如果要為工作付上自己,大概真的做不到。始終,除了自己以外,還有誰人可以對自己負責?

文˙Dr Who

編輯˙梁曉菲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