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中旬,全台腹瀉疫情雖趨緩,但仍為近5年同期最高。有醫師呼籲在外上廁所應避免滑手機,降低病毒經糞口傳播的機率。上廁所不滑手機就安全嗎?如果還是感染該怎麼辦?
根據疾管署統計,全台腹瀉疫情已逐漸趨緩。從過年連假後當週,門診、急診患者數最高曾一度突破30萬人次,到上週下降至約21萬人次,但整體就診數與前4年相比,還是最高。
除個人感染外,最近4週餐飲旅宿類也通報逾200起腹瀉群聚案件。甚至除了台灣,鄰近的日本也有滑雪度假村,以及和菓子店接連發生諾羅病毒感染事件,讓不少民眾心慌慌。
上廁所滑手機會增加感染風險嗎?
有醫師呼籲,想降低諾羅病毒感染風險,外出上公廁時應盡量避免滑手機,因廁所門把、馬桶坐墊或沖水把手上容易殘留病毒。
對此,中國附醫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表示,除非民眾在上廁所時直接碰觸到糞便,或上完廁所完全沒有洗手就吃東西,否則在廁所內滑手機感染諾羅病毒其實「機率不大」。
不過,他也強調,諾羅病毒只要10隻就能感染。如果是家裡有小孩的家庭,小孩衛生習慣尚未養成,上完廁所沒洗手或到處亂摸,而成人在吃東西前,剛好觸摸到遭污染的物品表面又未洗手,就有可能感染。
不只海鮮生食類易殘留,喝「水」也可能中標
黃高彬指出,相較於加熱過後的熟食,蚵、貝類等海鮮及生食類食物特別容易有諾羅病毒殘留。另外,野外的山泉水因周圍容易遭動物排泄物污染,除了可能含有諾羅病毒外,還可能有阿米巴原蟲等寄生蟲。
雖然一般民眾喝到山泉水的機會不大,但疾管署資料顯示,諾羅病毒也可以在清水中存活,甚至對一般經氯處理的水也有抵抗力,難以完全預防。因此,在每年9月底到隔年5月的流行期,應避免生食、生飲,或接觸到可能遭污染的食物及水源。
嘔吐、腹瀉好難受,該怎麼吃才能好得快?
諾羅病毒潛伏期約10~50小時,主要症狀為嘔吐、水瀉,部分患者可能會有頭痛、噁心、胃痛、發燒及肌肉痠痛等症狀。不少人感染後,因為一連串的症狀只能頻頻往廁所跑,十分痛苦。
在身體尚未痊癒前,「能吃什麼?」也是許多患者的一大困擾。黃高彬指出,成人感染至少須3天、孩童4~5天才能緩解。期間如果很不舒服,飲食應盡量清淡,避免吃油膩、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也應避免食用蛋及肉類,降低身體負擔。
諾羅病毒感染上吐下瀉,建議吃什麼?
1. 白粥:可加入脆瓜及脆瓜醬汁,避免佐以肉鬆、魚鬆或麵筋等較為油膩的配料。
2. 白飯:將白飯煮得比平常更軟一些,並避免食用糯米。
3. 米線:以鹽水煮米線,有需要亦可加入脆瓜醬汁,但須避免食用麵類。
4. 吐司切邊
5. 牛奶:可以牛奶配吐司切邊食用,避免飲用豆漿。
6. 燙青菜:症狀有改善後再食用。
黃高彬表示,諾羅病毒沒有特效藥,應多休息及適度補充水分及電解質。如果有嚴重水瀉,則須避免服用止瀉藥,讓病毒在腹瀉時自然排出體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