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成為動詞的心形

格物

更新於 2020年09月07日06:32 • 發布於 2020年09月10日00:00
格物 ▪ 重新了解生活裡的每段歷史、每件故事
格物 ▪ 重新了解生活裡的每段歷史、每件故事

暫時已知最早使用心形象徵心臟和愛情的作品出現在13世紀,一個法國愛情故事《浪漫的梨》(Roman de la poire)。

書中主角跪下手捧心形,向一位女士獻出了自己的心。心形類似於松果,並且倒置(不在我們所認知的心臟位置),這一點與當時醫學的想像是一致的。心形越來越頻繁地使用在中世紀的藝術作品上,不同的畫作也會發現「心形」的元素。

Roman de la Poire, 1250
Roman de la Poire, 1250

1305年,意大利著名畫家Giotto在斯克羅威尼禮拜堂對Caritas進行了描繪,並向耶穌獻出了自己的心。

Giotto, Charity (Caritas) in the Scrovegni Chapel (Padua), 1305
Giotto, Charity (Caritas) in the Scrovegni Chapel (Padua), 1305

隨解剖學在16和17世紀取得進步,大眾對心臟的了解更進一步,心形重新倒轉過來,把尖端下朝,凹痕愈見明顯,類似現在的愛心圖案。

即使知道真正的心臟並不是「心形」的,但大家仍然喜歡這個圖形。心形以各種意想不到的方式在整個歐洲擴散,在手稿頁和別針和吊墜等奢侈品上都可以看到它。心形也出現在徽章、撲克牌、梳子、木箱、劍柄、墓地、木刻、版畫和印刷標記上。適用於許多異想天開的用途,其中大多數與愛有關。

The Heart Offering, 1338-1344, Illustration from The Romance of Alexander, Bodleian Library
The Heart Offering, 1338-1344, Illustration from The Romance of Alexander, Bodleian Library
Miniature of Two Women Trying to Catch Flying Hearts in a Net, 1500, From Pierre Sala, Petit Livre d’Amour, British Library
Miniature of Two Women Trying to Catch Flying Hearts in a Net, 1500, From Pierre Sala, Petit Livre d’Amour, British Library

▪ 心形成為教會最愛的符號

 

在中世紀,教會一度阻止屍體解剖的研究,人們根本不能搞清楚人的心臟到底長成怎樣,導致心臟被想像為「心形」。某個層面,教會的確促進了心形的使用,而諷刺地,把「心形」發揚光大的人也是教會。

基督教和天主教經常使用心形的圖案,最著名的典故是「聖心」。1673年,修女瑪加利大聲稱夢見耶穌,希望透過女她「把聖心顯示給人,並把聖寵分施給人」。於是,瑪加利大便四處宣告「夢境」,藉此分享耶穌對人類的神聖之愛。各種的藝術以此為創作,描繪了不少想像的畫作,聖心時而被火焰繪製出來,時而被荊棘包圍,「聖心」的概念和裝飾遍佈了整個歐洲教堂。

Catholic holy card depicting the Sacred Heart of Jesus, 1880, Auguste Martin collection, University of Dayton Libraries
Catholic holy card depicting the Sacred Heart of Jesus, 1880, Auguste Martin collection, University of Dayton Libraries
Sacred Heart of Jesus, Portuguese painting, 19th century
Sacred Heart of Jesus, Portuguese painting, 19th century
Another anatomically correct Sacred Heart, painted, José de Páez, 1770
Another anatomically correct Sacred Heart, painted, José de Páez, 1770

▪ 緊隨其後,維多利亞時代的浪漫的情人卡,激發了我們至今把心形與情人聯繫在一起。

儘管宗教壓力在後來逐漸減弱,解剖學知識得以更正,但心形在大量藝術和商業使用下,不僅使它得以生存,而且隨之而蓬勃發展。

17世紀中葉,有經濟能力的階層會為情人節慶祝,起初流行在卡上手寫幾行詩句表達愛意,也會手工製作了特別的卡片,上面裝飾著蕾絲、心形和天使。後來有生產商發現商機,開始大量生產情人節卡,卡片結合傳統的愛情象徵,加上心形、丘比特、紅色玫瑰等元素,有些款式更需要客人手工上色。心形正式進入流行文化,作為一種愛情象徵,成為人們交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Valentine greeting card, 1909
Valentine greeting card, 1909
Paper valentine, 1900
Paper valentine, 1900
Vinegar Valentine card , 1870
Vinegar Valentine card , 1870

▪ 19世紀,心形又經歷了另一種轉變,成為動詞使用。

1977年,首次出現心形作為動詞「愛」去使用。雖然大家知道心形已經等於喜歡的意思,但未曾以心形加入句子,作為動詞使用。一位設計師眼見心形的普及,於是利用變成紐約市的宣傳活動。事源紐約市希望提高城市的士氣,故創造了著名的標誌,將心臟的意義擴展到浪漫愛情之外,擁抱公民情感領域,從而打開了新的大門。一旦變成動詞,心形就可以聯繫到任何人物、地方或事物。

I Love New York, 1977Trademarked logo, New York State Department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Milton Glaser
I Love New York, 1977Trademarked logo, New York State Department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Milton Glaser

心形也已被用作表意,例如電玩遊戲中的生命值等。現在,心形更是網絡上重要的符號,經Facebook、Whatsapp和Instagram等瘋狂使用,到底人類還可以怎樣使用心形, 這一點滿值得期待,當初的古希臘人也沒有預料過避孕的植物發展成愛意的表達吧?

AUTHOR: SAM N 

COVER PHOTO DESIGN: RICKY L

FOLLOW ON FACEBOOK & INSTAGRAM & WEBSITE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