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快速去除體內濕氣|5個去濕妙招 睡前浸腳超有用!

am730

更新於 02月26日10:33 • 發布於 02月26日04:37
去濕|夏天=濕氣重?!濕氣等級測試+5個去濕妙招 睡前浸腳超有用!
去濕|夏天=濕氣重?!濕氣等級測試+5個去濕妙招 睡前浸腳超有用!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濕度高除了令人食欲不振外,還會因濕氣過重而令身體感到疲倦,甚至會令精神變得渾渾噩噩,影響日常生活。以下就讓大家進行濕氣等級測試,了解自己濕氣重的程度,同時教大家5個去濕妙招,告別濕氣重的問題!

【濕氣等級測試】

身體如果積聚濕氣的話,便會從身體不同方面中察覺,而濕氣重的特徵通常都是從外到內,身體的濕氣越重,內部的健康便會越受到影響,而濕氣等級一般可以分為五個級別。

第一級:表皮

通常會出現與皮膚表皮有關的問題,例如皮膚痕癢、出現濕疹、長暗瘡、頭髮油膩等。

第二級:肌肉

濕氣所帶來的問題進而會從表皮延伸到肌肉,出現腰酸背痛、疲倦乏力、肩頸肥厚等問題。

第三級:骨骼

肌肉之後便會延伸到骨骼,頸椎勞損、腰痛 、關節痛等與骨骼相關的痛楚便會陸續出現。

第四級:內臟

當濕氣過重,便會逐漸蔓延到內臟健康,特別是與腸臟有關的脾胃虛弱、便祕、大便黏笠等都是常見的重濕氣特徵,同時還會有肺虛痰多、虛胖等問題。

第五級:全身

身體內的濕氣特別嚴重時,全身都會出現各種毛病,不但看起來會有血氣不足、面色暗淡的情況,還會有機會患上囊腫等各類疾病,需要盡快求醫。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濕氣重的時候,最先在皮膚出現問題。
濕氣重的時候,最先在皮膚出現問題。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當濕氣加重便有機會出現腰酸背痛等問題。
當濕氣加重便有機會出現腰酸背痛等問題。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甚至會蔓延到內臟,出現脾胃虛弱的狀況。
甚至會蔓延到內臟,出現脾胃虛弱的狀況。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去濕妙招|保持室內乾燥

濕氣重的問題與居住環境息息相關,夏天經常下雨,容易導致室內潮濕,從而影響身體的濕氣,因此盡量需要保持房間乾爽及通風,可以使用抽濕機或除濕用具幫助房間吸濕。而且衣服、寢具等都需要經常換洗和曬乾,保持整體乾爽才有助身體除濕。

建議在非下雨天都開窗通風換氣。
建議在非下雨天都開窗通風換氣。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衣服和寢具都要保持乾爽。
衣服和寢具都要保持乾爽。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在房間開啟抽濕機亦有幫助。
在房間開啟抽濕機亦有幫助。

去濕妙招|足浴/浸浴

若要對付濕氣重問題,簡單以足浴或浸浴的方式便可以幫助排走身體毒素,建議選擇在睡前浸腳,浸20分鐘即可。足浴的時候推薦以水溫40-45度較高溫的熱水進行,而足浴亦並非只用清水浸泡,而是使用浸腳的材料包或自行購買材料浸泡。

浸腳可以幫助排出體內濕氣。
浸腳可以幫助排出體內濕氣。
加入浴鹽亦有一定的幫助。
加入浴鹽亦有一定的幫助。
有需要的話可以購買足浴專用盆進行浸腳。
有需要的話可以購買足浴專用盆進行浸腳。

去濕妙招|少開冷氣

長期處於充滿冷氣的室內,不但代表着不通風的環境,同時等於身體排汗的機會減少,令到濕氣積聚,因此夏天濕氣重的問題就特別嚴重。因此建議即使在夏天亦要保證有一定的排汗量,盡量在洗澡後暫停開冷氣,直至晚上入睡時才開。

亂開冷氣吹壞身體! 盤點使用冷氣六妙招共渡健康炎夏

冷氣唔洗易惹病!長期不清潔易影響易對嬰幼兒、孕婦

最好不要長時間在冷氣房內。
最好不要長時間在冷氣房內。
可以用風扇代替冷氣。
可以用風扇代替冷氣。
如非必要時建議盡量少開冷氣。
如非必要時建議盡量少開冷氣。

去濕妙招|定期運動

培養良好的運動習慣即代表身體可以正常地進行排汗,因而對身體除濕亦有一定的功效。建議每星期定期進行2至3次的有氧運動,每次至少30分鐘以上,可以選擇跑步、跳繩等方式進行。

格仔山行山︱樂富半小時登頂 九龍睇日落好去處

華富邨瀑布灣行山路線|雞蛋仔無敵日落

行山屬於不錯的運動之一。
行山屬於不錯的運動之一。
有氧運動的排汗效果更高。
有氧運動的排汗效果更高。
天氣不好時則可以到健身房運動。
天氣不好時則可以到健身房運動。

去濕妙招|保持健康作息及飲食習慣

不少人都會在假日時報復式熬夜,令生理時鐘變得混亂,使身體不知道該在什麼時候進行排毒,因此建議固定生理時鐘,保持健康的作息習慣,避免熬夜的同時亦不要睡懶覺,以免破壞生理時鐘。而且還要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多吃清淡的原形食物,少吃辛辣油膩煎炸食品,讓脾胃可以多作休息外,還能防止毒素積聚,減少體內濕氣。

保持健康的作息,不要熬夜才可以排走體內濕氣。
保持健康的作息,不要熬夜才可以排走體內濕氣。
煎炸油膩的食物應盡量少吃。
煎炸油膩的食物應盡量少吃。
多吃清淡健康的食物。
多吃清淡健康的食物。

原文刊登於 AM730

睇完新聞,記得追蹤am730以下平台,接收最新、最啱你嘅消息!
Facebook:am730 (https://www.facebook.com/am730hk)
Instagram:am730hk (https://www.instagram.com/am730hk/)
YouTube:am730 (https://www.youtube.com/c/am730vid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