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從小老師教導分享是美德,一班藝術家在香港藝術中心14樓香港歌德學院內,則不斷共享自己的「一半」。藝術團體SOMEHOW首先分一半空間,給灣仔富德樓的Good Night Gym,舉辦菲律賓魔杖工作坊,餘下地方又再分其中一半予攝影書平台Phoboko展示和協作攝影小誌。
該說他們大方嗎?又不太對,分享列表上還有藝術家周翊琳、黎倩華、黃景愉等9人在排隊,宣傳單張解析度不夠高,長方形示意圖被對半分割6次後,已經不大能看清其餘名字(如高穎琳、曾詠暉、阡阡、凌中雲、葉偉靖)。活動持續至本周六(29日)。分享到最後,這些藝術家的空間,可能跟樓下Collect Hong Kong部分參展畫家的差不多大,畫作密密麻麻陳列在地下至4樓樓梯牆壁上,有的位於洗手間指示牌正下方。
藝術三月的範圍,不局限在灣仔。乘港鐵(或104號過海巴士)前往石硤尾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JCCAC),高穎琳在那兒換上策展人身分,策劃平行展覽「廠景」和「玲瓏新瑰」。同棟建築物的租戶、攝影文化團體光影作坊不獲續租,7月前要搬離現址,於是很珍惜僅有的時光;藝術組合Rage Against The System用被人棄置的Art Basel目錄,拼貼了新作品。
再坐多幾個站(或86號巴士轉85號)到火炭,有新成立的藝廊「嚮渡藝術空間」。李寧等4個藝術家一起辦頭炮展覽。現實中李寧擁有的創作空間不算多,他於是創造了好多個虛擬時空。版畫To the show上,同展藝術家何兆基用蹺蹺板槓起了大石頭,螻蟻得以通過。藝術家朱樂庭和劉家俊,以及藝廊東主也在畫面上,他們會遠行爬上山嗎?李寧不知道,他說若覺空間不夠,正是休息唞唞的時候。
#香港歌德學院 #SOMEHOW
#Good_Night_Gym #Phoboko
#高穎琳 #JCCAC #平行展覽
#廠景 #玲瓏新瑰 #光影作坊
#嚮渡藝術空間 #李寧 #版畫
[開眼 藝述速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