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紐約】Robert Caro:老派寫作者的榮光

明報

更新於 23小時前 • 發布於 20小時前 • 開眼 大都會文藝誌
傳記《權力掮客》(The Power Broker)作者Robert Caro(網上圖片)
傳記《權力掮客》(The Power Broker)作者Robert Caro(網上圖片)
紐約歷史協會舉辦的專題展覽展出Robert Caro的手稿。(作者提供)
紐約歷史協會舉辦的專題展覽展出Robert Caro的手稿。(作者提供)

【明報專訊】不知道多少記者的書櫃上,都會有一本厚厚的《權力掮客》(The Power Broker)。這本傳記講述紐約城市規劃師羅伯特.摩西(Robert Moses)如何權傾一時,主持修建大量高速公路、公園、橋樑等等項目,深刻影響紐約的面貌和人們的生活方式。Robert Moses既有才智和魄力登上權力高峰,同時又相當冷酷,伴隨着拆遷腐敗、種族歧視等問題,身上充滿魅力和矛盾。因此,這本書大獲成功,成為剖析美國政治權力運作的經典之作。

今年正值《權力掮客》出版50周年,紐約歷史協會(The New York Historical Society)舉辦了相關專題展覽,作者羅伯特.卡羅(Robert Caro)也接受了不少採訪,可見這本書在美國的影響力依然強勁。確實,它是新聞行業、非虛構寫作和傳記寫作的經典。在出版前,Robert Moses的故事鮮為人知,記者Robert Caro看到了這個選題的價值,花了7年時間,窮盡採訪相關的每一個人,查閱所有能找到的資料,進行紮實的研究。除此之外,他在寫作上也很花工夫,斟字酌句、反覆修改,初稿寫了整整100萬字。

Robert Caro這種極端認真和專業的工作方式,也讓他成為許多記者心中的標竿。我從前在一家美國媒體工作時,同事曾送我一本Robert Caro講他工作方法論的書,名字就叫《工作》(Working)。封面上,他穿著深色西裝、打酒紅色領帶,辦公桌上放着一台打字機和用來寫手稿的筆記本。他至今還是這樣,去哪裏都穿得很正式,不用電腦寫作,十分老派作風。

和Robert Caro合作幾十年的編輯羅伯特.戈特列布(Robert Gottlieb)(很巧,這幾個人都叫Robert!)也是個人物,1980年代擔任過《紐約客》雜誌的主編。他女兒利澤.戈特列布(Lizzie Gottlieb)在2022年拍了一部關於兩人從《權力掮客》開始延續半個世紀合作的紀錄片。片中有一幕,在出版社的辦公室裏,兩人坐在桌旁,對着打印出來的手稿討論,突然發現手邊沒有筆,到其他人的辦公室去借,還費了些工夫——簽字筆不行,一定要是鉛筆。這讓我想起以前剛入行做記者時,有一次在做一篇長篇報道,編輯把初稿打印出來,一張張攤在桌上,用筆調整段落和修改。當時這種做法已經很少見了,一般都是在電腦上完成,實體編輯這種做法,雖然古老但成效顯著。

如今,作為一個寫作者,不用電腦,還用紙筆和打字機是可能的嗎?大概只有Robert Caro可以吧。他今年89歲,還在寫關於美國前總統林登.約翰遜(Lyndon Johnson)的傳記,從1980年代開始寫第一本,現在寫到第5本了。在紀錄片裏,Robert Caro和編輯Robert Gottlieb兩人似乎都保留着過去紙媒黃金時代文字工作者的氣質:嚴謹專業,為自己的工作感到驕傲,並且相信努力終有回報。他們事業上的成功也支持和保護了這種信心。我看着心情有些複雜。一方面我當然敬佩他們的成就和精神,但同時也有些嫉妒、酸楚和抽離。我很清楚我們早已不在那個年代,往日榮光一去不復返了。

文:林綺晴

(織物藝術家,常駐紐約)

個人網站:www.linqiqing.com

編輯:鄒靈璞

設計:賴雋旼

電郵:friday@mingpao.com

[開眼 大都會文藝誌]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