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新年轉新工前必讀:掌握五大因素避免行錯路、跳錯槽!

新閱會 Read For More

發布於 01月28日04:42 • Danvis Lau

年初蠢蠢欲動想要轉工的人很多,因為從時間點上看,年初的工作機會最多,業務部門的新計劃獲批後,會迫使HR 盡快交人。但我要說的是,很多人真正的問題,其實不是選擇甚麼時間跳槽,而是自己根本沒有想清楚「我應否跳槽」、「我怎樣跳」這兩個核心問題。

不論是做過高層、自己創過業、甚至乎做過投資者,就算過去多麼順境,面對現在這樣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若之前的路已經走不下去,就需要重新尋找新的方向。我在最近三年,透過 Career Coaching 輔導了大量的求職者,如果你也正在思考「如何找到適合你發展的新工作」的話,不妨參考這篇文章,幫助你全面地思考五個重要因素之後再做選擇。我相信透過思考這五個重要因素,能夠讓你避免衝動、以免「中伏」。

一、想清楚你到底要甚麼?

首先你需要想清楚你到底要甚麼!當我們處於不同年齡、物質基礎、性格以及身體狀況時,每個人追求的東西一定不盡相同。有些人追求穩定,有些人需要賺快錢還債,有些人本錢足夠可以讓自己追求 work-life balance,亦有些人想學習新的技能,甚至希望圓夢。任何一個目標其實背後都有一個「價錢牌」:你追求穩定,就需要承受單調乏味和收入低的工作;你要賺快錢,可能就意味著工作有機會是高風險或有機會透支你的健康(又或者你的個人信用);你希望工作開心或學習新知識,體驗不同的環境,就意味著你短期的收入會減少,變相為了「交學費」而上班。所以,首先你一定要搞清楚自己想要甚麼,還要考慮清楚自己願意付出甚麼代價,不然很容易做出讓自己後悔的選擇。

二、考慮自己擁有甚麼?

對於一個職場新鮮人來說,你擁有的大概就只是你的天賦和熱情;而對於一個職場「老油條」來說,就是你的經驗、技能和資源,這些是在職場上直接可以售賣的東西,你再回到起點就吃大虧了,這也是很多人工作了幾年之後,想轉型時經常碰壁的原因。面試官問你有沒有相關經驗,你卻只跟他說「我的學習能力很強」,對方一聽到就放棄了,因為他不是在做校園招聘啊!然而,很少人會去發現、提煉自己的核心能力和優勢,導致自身具備的那些閃閃發亮的東西,沒有被挖掘和展現出來,很可惜吧!今時今日招聘方當然不會主動幫你去挖掘,因為這是你的責任,你一定要自己先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三、考慮具體感興趣的方向

你要考慮甚麼是你具體感興趣的方向,再思考選擇甚麼類型的行業和職位。入錯行其實是很痛苦的,但現在考量入哪一行你不能夠單單只看總類(從專業的財經投資角度劃分,第一級/最初的行業,例如房地產、金融、零售等等),這樣會比較粗疏,你一定要找到裡面細分的行業,往微細的方向去挖掘,例如同樣是汽車行業,新能源車就比傳統油車景氣得多,新能源車裡的無人駕駛技術、智能座位,又會比一般的零件市場吃香。所以,求職者一定要有像投資者的眼光去挑選行業和企業。另外,關於工作崗位的選擇也非常重要,我們可以將一個企業裡的工作崗位分為四類:支點型、槓桿型、產能型和潤滑型。

支點型職位:指的是企業裡核心產品研發的角色,通過這個支點,去起動整個企業的商業價值,然而這種職位相對很少;

槓桿型職位:指的是品牌、市場、銷售、營運等職位,這些職位的價值是幫助企業擴大他們的影響力、放大他們的銷售額;

產能型職位:負責生產和複製產品和服務的人,無論是藍領工人或者白領程式設計師都屬於這種;

潤滑型職位:在企業裡就像潤滑劑一樣,輔助企業的運轉,例如 HR、行政、財務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劃分這四類是從價值角度入手,我們很多人搞不清楚老闆是如何看待不同職位的價值,而「價值」會決定這個職位的收入。你收入少,不是因為你不夠努力,而是因為這個職位在企業中的價值比較低。例如同樣是學軟件出身,你可以去做晶片公司的算法工程師,也可以去做外判公司的程式設計師,亦可以去一間貿易公司做 IT Support,但這三個不同職位的薪酬和待遇,以及「可替換性」卻是完全不一樣的。

四、思考細分維度

求職者需要思考更細的那些維度。維度決定了在這個方向、這間公司可以待多久,也會決定你的職業發展高度。要問自己幾個問題:一、甚麼類型的公司適合自己?是外資、中資還是港資?很多求職者由外資公司跳槽去中資或港資企業,很容易會碰到一鼻子灰,以為老闆邀請自己是要讓他發揮專業管理能力,但沒想到要改變自己去適應公司文化,真的是難上加難;二,甚麼階段的公司適合自己?是從 0 到 1 的創業公司,還是從 10 到 100 的藍籌老牌企業?這些都和你的性格密切相關,我認為適合創業階段的人不見得能在保守穩健型的成熟公司裡待得下去;三,甚麼類型的老闆適合自己?不同性格之間的合作關係千差萬別,如果遇到「相沖」的老闆,要麼立刻尋找新的機會,要麼努力學會應付不同性格的老闆。

另外,要了解自己的職業方向是往管理方向還是專業方向走。有些求職者以為做管理職位,能夠讓自己的職業生涯延續得更長,我不認為完全正確。如果你缺乏經營性的思維、對人的敏感度和影響力,那可能不適合做管理。懂得流程、開會、寫報告等的求職者比比皆是,而且愈是往中高層方向走,你被關注的壓力會愈大,一般企業裁員首先考慮縮減的就是中層的管理者。有些人適合做二把手不適合做「1 號位」,例如我有個長期做銷售管理的學員「Louis」 ,我和他 Career Coaching 的時候,發現他缺乏自信,他在做「2 號位」負責管理營運的時候表現非常好,可是當轉做「1 號位」直接「孭 KPI」,做區域負責人的時候,結局卻很慘。

五、如何實現規劃?

求職者最後需要思考的是:我如何去實現這個規劃,要怎樣做才能爭取到好公司給自己機會面試和入職,這樣的話就要提升「求職能力」了。大部份人都是擅長工作而不擅長找工作,因為找工作的頻率低,現在的市場又偏向「內卷」(意思爲過度競爭,出現互相傾軋、內耗的狀態),所以要找到好的工作機會就更難上加難。

總括來說,要為職涯作出最好規劃,最重要是要了解自己和市場動向,走出人云亦云、「每逢新年必轉工」的迷思,還要配合足夠的行動力,才能有智慧地掌控自己的人生,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舞台發光發亮。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